浏阳水
湘江支流。亦曰浏水。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以东浏阳、长沙二县市境内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浏阳水 “在府城北五里。源出大围山,有二源: 曰大溪,曰小溪。合流经浏阳县西,名渭水; 过县前,名浏水。西流入湘水”。
湘江支流。亦曰浏水。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以东浏阳、长沙二县市境内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浏阳水 “在府城北五里。源出大围山,有二源: 曰大溪,曰小溪。合流经浏阳县西,名渭水; 过县前,名浏水。西流入湘水”。
在今河北平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平山县: 恶石口 “在县西北百十里,滹沱河自山西流经此入县界,川原平敞,最为要害。景泰二年筑城置戍于此”。
即塔剌寺城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江布尔。元耶律楚材 《西游录》 上: “又西数百里有塔剌思城。” 即此。即“怛罗斯城”。
亦名新康港。在今湖南望城县北九里。杜甫有 《北风》 诗,自注云: “新康江口,信宿方行。” 即此。
唐末钱镠以越州为东府,系吴越国陪都,即今浙江绍兴市。《新五代史·吴越世家·钱镠》:“镠如越州受命,还治钱塘,号越州为‘东府’。”即此。北宋初吴越纳土后废。又称东都。五代吴越建都杭州,称越州(治今浙江绍
亦作辋子河。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北之昭苏河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 上京临潢府有辋子河。北宋沈括 《熙宁使虏图抄》: “逾济罔子河,河之广度五步,诘曲蛇行,西南与骆马会。”即“辋子河”。
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南宁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“山出好升麻。”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卷13:“其叶似麻,其性上升,故名。”该书并引陶弘景曰:“旧出宁州
一作巴彦南称界内住牧喇嘛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觉拉寺 (今青海囊谦县西北觉拉乡)。民国周希武 《玉树调查记》 卷上: “觉拉寺,属地在杂曲河北,囊谦拉林之间,属民百余户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洋州置,治所在西乡县 (今陕西西乡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、西乡、镇巴、佛坪等县地。天宝十五年 (756) 移治兴道县(今陕西洋县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洋州。北魏晋明
北周建德四年 (575) 置,治所在安岳县(今四川安岳县北铁门山)。隋大业二年 (606) 废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复置,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安岳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普州。北宋徙治
明置,即今湖北阳新县西南五十六里星潭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