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洪洞县

洪洞县

隋末改杨县置,属平阳郡。治所即今山西洪洞县。唐属晋州。《元和志》 卷12洪洞县: “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。” 北宋属平阳府。元属晋宁路。明属平阳府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南部。属临汾市。面积1853.9平方千米。人口72.6万。辖9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大槐树镇。因城南洪崖城北古洞得名。西周为杨侯国。春秋晋置杨氏县,治今县东南。西汉改为杨县,属河东郡。东汉因之。三国魏正始八年(247年)后属平阳郡。西晋因之,晋末废。北魏太平真君初置禽昌县,太和中移治今临汾市。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复置杨县。隋义宁元年(617年)改杨县为洪洞县(即今治),属临汾郡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洪洞县“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”。《山西省通志》:“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,县以洞名。”唐属晋州。北宋属平阳府,熙宁五年(1072年)省赵城县入洪洞县;元丰三年(1080年)又复赵城县。金属平阳府。元洪洞县属晋宁路,赵城县属霍州。明并属平阳府。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赵城县改属霍州,洪洞县仍属平阳府。1914年洪洞、赵城二县俱属河东道。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1年属太岳区。1949年属临汾专区。1954年洪洞县、赵城县合并称洪赵县,属晋南专区。1958年洪赵县与霍汾县并称洪洞县。1959年霍汾县析出。1971年属临汾地区。2000年属临汾市。地处临汾盆地北部。汾河、洪安涧河、曲亭河、大洪峪河、三交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豆类、棉花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铝土、硫黄、石灰石、石膏、紫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电力、建材、化工、机械、焦化、化纤、陶瓷、酿酒、造纸、食品等。同蒲铁路和108、309国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广胜寺、明代监狱(俗称苏三监狱)、古大槐树、坊堆遗址、永一堡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符关

    亦作苻关、笮关。西汉置,即今四川合江县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又武帝建元六年,以唐蒙为中郎将,从万人出巴符关者也。” 《水经·江水》: “鳛部水从符关东北注之。”即今四川省合江县。西汉建元六年(前135

  • 文昌山

    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南老城镇城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定南县:文昌山“在县治(今老城镇)东城内。旧名高寨冈。乱时居民常于此避寇”。

  • 夏后皋陵

    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崤山侧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 蹇叔哭曰,“殽有二陵焉,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”。

  • 沙泥驿

    明洪武十三年(1380)置,在今甘肃临洮县北太石铺镇。清裁。民国初于此置沙县(后改为洮沙县)。

  • 乌常泛

    又名乌常泽、黑冢泊。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北五十里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:巨洋水“又东北由黑冢泊入海。黑冢泊,《述征记》谓之乌常泛。齐人名湖为泛。冢即秦皇望海台也”。

  • 榃滨墟

    即今广东罗定市西北榃滨镇。明万历中于此筑夜护城。清雍正十 一年 (1733) 于此置夜护巡司。

  • 乌城

    在今内蒙古乌审旗或陕西定边县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九年(626),“会突厥郁射设将数万骑屯河南,入塞,围乌城”。胡三省注:“乌城,盖在盐州五原县乌盐池。或曰,在朔方乌水上。”

  • 木兰山

    ①在今福建莆田市南七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“华胥山”条:横山“相近有木兰山,下为木兰溪”。②在今湖北黄陂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31黄冈县:木兰山“在县西一百二十里。旧废县取此山为名。今有庙在木兰乡”。

  • 紫阳县

    明正德七年 (1512) 升紫阳堡置,属兴安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二里。嘉靖三十五年(1556) 迁今紫阳县。清属兴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南部、大巴山北麓,南与重庆

  • 乌兰县

    ①北周置,属平高郡。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(一说在今会宁县西北)。后废。②唐武德九年(626)置,属会州。因乌兰山得名。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(一说在今会宁县西北)。唐末废。(1)古县名。北周武帝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