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杜县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黔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龚滩镇北十八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0洪杜县: “因县东一里洪杜山为名。”贞观三年 (629) 移治洪杜溪,麟德二年 (665) 移治龚滩 (今龚滩镇)。北宋嘉祐八年 (1063) 废入彭水县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龚滩北。因洪杜山得名。属黔州。贞观三年(629年)移治洪杜溪。麟德二年(665年)又移治今龚滩。北宋嘉祐八年(1063年)降为寨。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黔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龚滩镇北十八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0洪杜县: “因县东一里洪杜山为名。”贞观三年 (629) 移治洪杜溪,麟德二年 (665) 移治龚滩 (今龚滩镇)。北宋嘉祐八年 (1063) 废入彭水县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龚滩北。因洪杜山得名。属黔州。贞观三年(629年)移治洪杜溪。麟德二年(665年)又移治今龚滩。北宋嘉祐八年(1063年)降为寨。
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阳县:时山“高五百余丈,凡十三折,始造其巅”。
元置,即今福建建瓯市南四十里太平街。元置,即今湖南省汨罗市东北大荆。明废。
即今湖北天门市西八十八里多宝镇。旧属京山县,清雍正十二年(1734)移县丞驻此。民国初改设县佐。
即今海南省万宁县东南大洲岛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万州图:东南有“大洲,又名天河沙”。
又作母纳山、穆尼乌拉山。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、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至顺元年(1330)十月甲子,木纳火失温所居牧人三千户,濒河所居鹰坊五千户,各赈粮两月。“火失温”(qoshi’u
①西周封国,归姓。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南。春秋初灭于郑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 “昔者郑武公欲伐胡,乃以其子妻之。” 其后,“郑人袭胡,取之”,即此。②西周、春秋时国名 。在今安徽阜阳市西北二里。《左传》
又作夜勒浑河。即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北裴德河。源出市西北完达山,东南流折而东北入穆棱河。清齐召南 《水道提纲》 卷25: 穆棱河会巴彦河,“又东北百余里,有夜勒浑河西北自查库兰岭东南流,合西来哈而哈山之
亦作大漠。即大沙漠。在今蒙古国南部与我国内蒙古北部之间,为戈壁大沙漠。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西汉元狩四年(前119),骠骑将军霍去病一军击匈奴, 出代、右北平,“约轻赍,绝大幕”。
即加罗希。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万伦之柴也。见明王宗载 《四夷馆考·暹罗馆》。清陈伦炯《海国闻见录·南洋记》 作斜仔。
即今河北廊坊市东南东沽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东安县:东沽港,“《志》云:自县西浑河分流而东,入武清县三角淀港。南有垂杨渡,下通河间府静海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