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泰和县

泰和县

①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改西昌县置,属吉州。治所在今江西泰和县西三里。大业间属庐陵郡。大业八年 (612) 移治今泰和县西六里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为南平州治,八年 (625) 改太和县,改属吉州。贞观初还旧治,贞元三年 (787) 移治今泰和县。元元贞初升为太和州。明洪武初复改泰和县,属吉安府。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

②北宋宣和中改万寿县置,属顺昌府。治所在今安徽太和县西北八里旧县镇。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并入颍州。元大德八年 (1304) 复置,改为太和县,移治今太和县。


(1)古县名。北宋宣和三年(1121年)改万寿县置,治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原墙镇。属顺昌府。金属颍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废,大德八年(1304年)复置,改名太和县,移治今址。(2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中西部。属吉安市。面积2666平方千米。人口51.3万。辖16镇、6乡。国有武山综合垦殖场驻境内。县人民政府驻澄江镇。汉属庐陵县地。三国吴析庐陵县地置西昌县,治今县城西文溪村一带。属庐陵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更名安丰县。十一年以“地产嘉禾,为和气所生”更名泰和县。属吉州。大业三年(607年)属庐陵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为南平州治。八年州废,称太和县,属吉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属庐陵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属吉州。贞元三年(787年)徙治于今址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县为州,属吉安路。明复降州为泰和县,属吉安府。清仍明制。1912年属江西省,1914年属庐陵道,1927年复属江西省。1939—194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曾驻县境中部上田村。1949年属吉安专区,1968年属井冈山地区,1979年属吉安地区,2000年属吉安市。地处吉泰盆地南部,赣江纵贯县境中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薯类、豆类、芝麻等,为全国商品粮、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和省重点油菜籽、甘蔗、花生生产区。特产泰和乌骨白羽鸡、百合、红瓜子。山地富森林,并产油茶、柑橘。有钨、铁、石灰石、瓷土、石膏、煤、钾盐等矿。工业有机械、建材、陶瓷、制糖、食品、化工、造纸、纺纱、皮革等。乌鸡补酒、乌鸡白凤丸、酱菜为优质名产。京九铁路斜贯东部,有赣粤高速公路,105、 319国道,万沙等公路。赣江水运上溯赣州,下达九江。纪念地有白云山战斗指挥所、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。名胜古迹有武山、杨士奇墓、快阁、龙头山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孝文山

    在今山西方山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孝文山“相传元魏孝文帝尝避暑于此”。

  • 古塞山

    一名大塞山。在今湖北郧县东南八十里。《通典》卷177均州:武当“汉旧县。有古塞城,在县北。战国时楚筑,以备秦。所据之山,高峻险峭。今名大塞山”。

  • 嘉兴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嘉兴府置,二十一年 (1284) 后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嘉兴县 (今浙江嘉兴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嘉兴市、平湖市、桐乡市、海盐县和嘉善县。至元二十六年 (1366) 朱元璋改

  • 金利站

    元改金利寨 (又名吉利场) 置,在今广东南海市北里水镇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置巡司于此。元改金利寨置,在今广东省广州市西北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徐家坝

    即今四川巫溪县北徐家镇。清光绪 《大宁县志》 卷1: 徐家坝 “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。现设汛卡”。有千总驻防。

  • 两路口

    ①即今湖北武穴市北五十里两路乡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广济县(治所在今县北梅川镇)南有“两路口”。②即石陂镇。在今湖南桂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郴州:石陂镇“州西八十里。一名两路口。山径险阻,有巡

  • 插岭关

    明嘉靖二十八年 (1549) 建,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六十里。清时曾设插岭关镇于此。后废。

  • 涿乡

    在今湖北宜昌市西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韩当传》: “宜都之役,与陆逊、朱然等共攻蜀军于涿乡,大破之。”

  • 哈尔受土司

    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哈秀乡附近。乾隆 《西宁府新志》 卷19 “塞外贡马番族” 中有 “住牧束勒孙何地方哈尔受族”。清末民初改称哈秀,附属于札武十司。

  • 故山

    应是 “横山”。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南三十里卢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琅邪郡横县: “故山,久台水所出,东南至东武入淮。” 《水经·潍水注》 赵一清按: “所谓横故山者,山本名横山,县因山以受氏,亦曰横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