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泉州

泉州

①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丰州置,治所在原丰县 (后改名闽县,即今福建福州市)。大业初改为闽州,寻改为建安郡。唐武德初改为建州,六年(623) 复为泉州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全省。其后分置建、漳、汀、武荣诸州,辖境缩小为闽江下游地区。景云二年 (711) 改为闽州。开元十三年 (725) 易名福州。

②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石门县 (今陕西淳化县北)。因甘泉得名。贞观元年 (627)废。

③唐久视元年 (700) 分泉州置武荣州,景云二年 (711) 改名泉州。治所即今福建泉州市。开元八年 (720) 置晋江县为州治。《寰宇记》 卷102泉州: 泉山 “在州北五里,泉州因此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福建晋江和木兰溪两流域、澎湖地区及厦门、同安、金门等市县地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清源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泉州。五代后西北部包有德化县。北宋太平兴国后东北部木兰溪流域割出,置兴化军。西南部长泰县划属漳州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) 升为泉州路。宋元祐二年 (1087) 于泉州城置市舶司。经南宋至元州城均是全国最繁盛的对外贸易中心,城内有 “蕃坊”,为阿拉伯等国商人聚居处。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·波罗誉为世界最大港口之一。

④天津市宝坻县的别称。因古泉州渠口在县境而得名。


(1)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丰州置,治原丰县(592年改名闽县,即今福建福州市)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“因有泉山为名”。大业初改为闽州,寻改为建安郡。唐武德初改为建州,六年(623年)复为泉州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全省。其后分置建、漳、汀、武荣诸州,辖境缩小为闽江下游地区。景云二年(711年)改为闽州。(2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石门县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长街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泾阳、三原县西部地区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(3)唐景云二年(711年)以武荣州改名,天宝、至德间为清源郡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泉山“在州北五里,因此为名。”治今福建省泉州市。开元八年(720年)置晋江县为附郭。辖境相当今晋江和木兰溪流域、澎湖列岛及厦门、同安、金门等市县。五代后西北部包有德化县。宋太平兴国后东北部木兰溪流域划出,置兴化军;西南部长泰县划属漳州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为泉州路。北宋元祐二年(1087年)于泉州城置市舶司。为全国最繁盛的对外贸易中心,城南有“蕃坊”,为阿拉伯地区商人聚居处。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·波罗誉其为世界最大港之一。(4)旧天津市宝坻县的别称。因古泉州口在县境,故名。参见“泉州渠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庾岭

    五岭之一。古名塞上、台岭,又名东峤山、梅岭、凉热山。在今江西大余、广东南雄二县交界处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海拔1000米左右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《正义》引《舆地志》云:五岭“一曰台岭,亦名塞上,今名大庾

  • 七擒渡

    又名七纵渡、孟渡。在今四川荥经县东北十里,为荥经水之津渡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7雅州:落孟山“在荣经县东十里。前大江曰七纵渡,孔明擒孟获之地也”。

  • 番纳牟山

   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普安州: 番纳牟山在 “州治西北。州之镇山也。驿道经此,一名云南陂。陂陀相续,往来者行石齿中”。

  • 南中府

    北魏太和十八年 (494) 改郢州置。治所在南安县 (今河南叶县南)。东魏天平初改为南安郡。北魏太和中改郢州置,治今河南省叶县南。东魏天平初改置南安郡。

  • 莲花淀

    在今河北雄县西南十里。北宋缘边塘泺之一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 “东南起保安军,西北雄州,合百世淀、黑羊淀、小莲花淀为一水,……东起雄州,西至顺安军,合大莲花淀……为一水。” 又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

  • 双店镇

    亦作双甸。今江苏如东县西双甸镇。清嘉庆《如皋县志》卷2:双店镇在“东六十里”。在江苏省东海县西北部。面积119平方千米。人口6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店,人口3000。曾有两店铺,故名双店。1957年建

  • 南栋山

    在今广东大埔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大埔县: 南栋山 “在县 (治今茶阳镇) 南二十里。山高耸。稍南为积龙山,下有岩,前有盘谷”。

  • 白马强镇监军司

    亦名娄博贝监军司。西夏置,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北巴彦吉兰太苏木吉兰泰盐池附近。一说在今陕西定边县。元废。

  • 珠浦桥

    又名安澜索桥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二里二王庙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灌县: 珠浦桥在 “县西二里,索桥也。亦谓之绳桥,长百二十丈,阔一丈”。

  • 梅赖堡

    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置,属长宁军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。不久改为石笋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