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路
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改河间府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河间县 (今河北河间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及天津市海河以南,山东马颊河以北,河北任丘、肃宁、献县、故城以东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河间府。
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改河间府置,治河间县(今河北河间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白洋淀以东的大青河及天津市海河以南,河北省肃宁、献县、故城等县以东,山东省德州、乐陵、临邑、高青等市县的一部分。属中书省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又改河间府。
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改河间府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河间县 (今河北河间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及天津市海河以南,山东马颊河以北,河北任丘、肃宁、献县、故城以东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河间府。
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改河间府置,治河间县(今河北河间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白洋淀以东的大青河及天津市海河以南,河北省肃宁、献县、故城等县以东,山东省德州、乐陵、临邑、高青等市县的一部分。属中书省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又改河间府。
明置,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权店村。
西魏恭帝二年(555)置,属和仁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。北周废。
元改真定府置,治所在真定县 (今河北正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蠡县、定州、阜平以南,饶阳、武强、武邑、枣强以西 (安国、深泽、辛集、井陉除外),南宫、隆尧、临城以北地区。明复名真定府。元改真定府置,治真
一名董滩口。即今湖北枝江县西十四里董市镇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二》: 董市 “在枝江县(今枝城市东南枝江镇) 东六十里,亦谓之董滩口”。
清雍正三年(1725)改左云卫置,属朔平府。治所即今山西左云县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划归察哈尔省。1952年复属山西省。在山西省西北部、长城南侧,北临内蒙古自治区。属大
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悬县北昌化江口。旧属昌化县。明正德 《琼台志》 卷6: 昌化县有“英潮港”。港口海船可以寄碇,港外四更湾、马头湾下有暗沙,最号险阻。
明永乐十二年 (1414) 于马口寨置,属思州府。治所在今贵州岑巩县西北七十里都素。清以后废。明永乐十二年(1414年)置,治马口寨(今贵州岑巩县西北都素司)。属思州宣慰司。后废。
在今黑龙江省宝清县西南,属完达山脉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 诺罗窝集 “在 (宁古塔)城东北四百里”。挠力河发源于此。
在今河北平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平山县: 河西泉 “在县西二十五里,平地涌泉数处,灌田数百顷”。
即今贵州榕江县北朗洞镇。清时有开泰县县丞驻此。民国改置县佐。“朗洞”系侗语音译,意为地势开阔平坦的地方。即今贵州省黎平县西北朗洞。清开泰县(今贵州黎平县)县丞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