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南郡

河南郡

①汉高帝二年 (前205) 改河南国置,治所在洛阳县 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原阳、中牟二县以西,孟津、伊川二县以东,孟津至荥阳段黄河以南,汝阳、临汝、新密、新郑等县市以北地。东汉、三国魏、西晋、北魏建都于洛阳,置尹。东魏天平初,移治宜迁县 (北周改为河南县,在今洛阳市西)。隋初废。大业三年 (607) 改豫州为河南郡,治所在河南县 (今洛阳市)。唐初改为洛州。

②东晋侨置,属雍州。寄治襄阳 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西魏时治所在安养县 (今湖北襄樊市樊城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③南朝宋侨置,治所在河南侨县 (今河南新野县东北)。北魏废。

④西魏大统中侨置,治所在大坞城 (今河南渑池县北十五里)。其后治所迁徙频繁。北周大象中废。


(1)汉王二年(前205年)改秦三川郡置,治雒阳县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。为司州治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、伊水下游,双洎河、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。其后渐小。东汉建武十五年(39年)改河南尹。西晋仍为河南郡。北魏太和中又改河南尹。东魏、北齐、北周皆为河南郡,属洛州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时又曾改豫州为河南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为洛州。(2)东晋侨置,治襄阳县(今湖北襄樊市)。隋开皇初废。(3)南朝宋侨置,治河南县(今河南新野县北)。北魏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山镇

    在今河南光山县东南。明洪武七年(1374)于此置巡司。万历中移于长潭驿。在江苏省东海县中部略偏西,西临西双湖水库,跨陇海铁路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9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牛山,人口

  • 火麻营

    在今湖南凤凰县北九十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火麻营“在筸子哨西北,为��木营粮运必经之地。征苗时设粮台于此。刘应中称其山高而稍秀,水险而差清,亦酋中要地也”。

  • 法土龙城

    在今云南广南县城西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南府》 引 《云南通志》: “龙读陇。其城险固,后有高山壁立,石城险峻,凭高临下,城中每恃为声援。”

  • 归仁铺

    宋置,在今广西南宁市东北三十里。《宋史·狄青传》:皇祐中,狄青率大军讨侬智高军,“青明日乃整军骑,一昼夜绝昆仑关, 出归仁铺为阵。贼既失险, 悉出逆战”。智高大败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南宁府宣化县:“

  • 谢道山

    在今广东海丰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海丰县: 谢道山营 “在县南二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 谢道山营 “在海丰县西南二十里液水西岸。明嘉靖十一年增设,三十八年移长沙营兵于此”。

  • 缠溪铺

    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缠溪镇。《清一统志·思南府》: 缠溪铺 “在印江县境”。

  • 猪仔峡

    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双髻山附近。《清史稿· 向荣传》: 咸丰元年 (1851),太平军据守紫荆山,“荣偕乌兰泰等迭夺猪仔峡、双髻山要隘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东北。两山对峙,中通一线,十分陡险。清咸丰

  • 摇把峒长官司

    明宣德三年 (1428) 置,属东乡五路安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南。清初废。明宣德三年(1428年)置,治今湖北省咸丰县南。清初废。

  • 风采楼

    在今广东韶关市内。明弘治十年(1497)为纪念宋代名医余靖而建,其名取自蔡君谟诗“必有谋猷裨帝右,更加风采动朝端”。1933年重建。楼上挂“风采楼”匾,是明代著名书法家陈白沙手笔。

  • 师灵镇

    即今河南西平县西三十九里师灵镇。民国《西平县志》卷4《市镇》:“师灵镇,城西四十里。”在河南省西平县西北部。面积62.8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师灵,人口 1100。汉、三国魏、晋和唐曾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