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东郡

河东郡

①战国魏置,后属秦。治所在安邑县 (今山西夏县西北十五里禹王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水以西、霍山以南地区。东晋义熙十四年 (418) 移治蒲坂县 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,辖境缩小到今山西西南部汾河下游至王屋山以西一角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三年 (607) 复置,治所在河东县 (今永济市蒲州镇)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废,天宝元年 (742)又改蒲州为河东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蒲州。产池盐,向为军事上控制关中的门户。

②南齐改南河东郡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松滋县(今湖北松滋县西北)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


(1)战国魏置。治所不详。因地处黄河以东,故名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水以西,霍山以南地。(2)战国秦昭王置,治安邑(今山西夏县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黄河以东、以北,沁水以西地区。东晋义熙十四年(418年)移治蒲坂县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,辖境缩小至今山西省西南汾河下游至王屋山以西一角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蒲州为河东郡。产池盐及铁;历为军事上控制关中的门户。(3)东晋侨置,治松滋县(今湖北松滋市西北)。南朝宋改南河东郡,齐复名河东郡。隋平陈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静边镇

    唐置,属陇右节度使。在今青海贵德县西。仪凤二年 (677) 置为积石军。

  • 大同市

    ①又称南市。隋东都三市之一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西南部。《大业杂记》载:“大同市周四里,在河南县西十里。”徐松《唐两京城坊考》说:此市“周四里。市开四门,邸一百四十一区,资货六十六行”。唐迁于固本坊

  • 纪里河

    即今山东胶南市西南之吉利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作“纪里河”。

  • 东陵

    ①清代皇陵。在今河北遵化市西七十里昌瑞山。因位于京师之东,与易县另一清帝之陵西陵相对应,故名东陵。东陵有孝陵(顺治)、景陵(康熙)、裕陵(乾隆)、定陵(咸丰)、惠陵(同治)五座帝陵以及慈禧等后妃公主陵

  • 高亭司

    即今湖南永兴县西南五十里高亭乡。唐开元十三年 (725) 于此置安陵县,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高亭县,以高亭山为名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集镇名。在湖南省永兴县西部、高亭河南岸。高亭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

  • 菱湖

    在今湖南湘阴县西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 菱湖 “西接乔江,下达湘水,互为吐纳”。在安徽省安庆市区内。面积8平方千米,以盛产菱藕著名。原为自然水塘,后扩建成游览胜地。内有明史可法“宜城天堑”

  • 绛邑县

    东汉改绛县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新田遗址。北魏改曲沃县。东汉改绛县置,治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。属河东郡。魏、晋属平阳郡。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“赵固、郭默攻其河东,至于绛邑。”即此。北魏太和十

  • 滇阳县

    即慎阳县。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北江口集。后讹为慎阳县。

  • 大岩头山

    今浙江玉环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平阳县:大岩头山“在县东南海中。《海防考》:倭贼自南麂、凤凰、霓奥、蒲岐 、楚门、玉环而来,俱经此山,巡哨最切”。

  • 纳降城

    唐置,在今北京市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幽州:“城内有经略军,又有纳降军,本纳降守捉城,故丁零川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