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沛郡

沛郡

①西汉高帝改泗水郡置,治所在相县(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,西肥河以东,五河、泗县以西,河南夏邑、永城及江苏沛、丰等县地。东汉改为沛国。三国魏移治沛县(今江苏沛县)。西晋还旧治,后复为郡,又移治沛县。北魏移治萧县(今安徽萧县西北)。北齐废。

②南朝宋置,治所在沛县(今安徽天长市西三十里石梁镇)。梁改为泾城、东阳二郡,陈复为沛郡。北周改称石梁郡。隋废。

③北魏侨置,属楚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境。后废。

④北魏延昌中侨置,治所在黄杨城(今河南虞城县北二十九里利民镇)。北齐废。

⑤南朝梁侨置,属潼州。治所在淮阳县(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八十二里解集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市地。东魏武定六年(548)改为睢南郡。

⑥东魏兴和二年(540)侨置,属西兖州。治所在孝昌城(今山东曹县西四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曹县附近地。北齐省。


西汉高帝分秦泗水郡南部置,治相县(今安徽睢溪县西北)。成帝末年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淮河以北、西淝河以东,河南省夏邑、永城及江苏省沛县、丰县等县市地,东汉改为国,三国魏移治沛县(今属江苏)。西晋还旧治,后复为郡。南朝宋移治萧县(今安徽萧县西北)。北齐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连岛

    古名嘤游山。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海中。其东有东连岛。清嘉庆《海州直隶州》卷11引《崔志》:西连岛“即鹰游之西岛。民居稠密,渔舟多泊于此”。

  • 好畤县

    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乾县东十里好畤村。西汉属右扶风。东汉末废。西晋元康中复置,属扶风郡。移治今好畤村东南二里。北魏为扶风郡治。北周建德二年(574)省入漠西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漠西县为好

  • 垂棘

    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潞城县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年 (658),“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,假道于虞以伐虢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以出美玉称著,在今山西省潞城市北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年(前658年):“晋

  • 太平土州

    南宋置,属太平砦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雷平镇。元属太平路。明属太平府。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。1928年撤销,并入雷平县。

  • 黄道山

    亦作皇道山。即今安徽滁州市东北黄土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2滁州: 黄道山 “在清流县东北十七里。李濆 《荇溪记》 云: 秦始皇途经是山,以名焉。下有秦王塘”。

  • 烽火门水寨

   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松山。明正统九年(1444) 由三沙堡移此。清设烽火镇市。

  • 杭州

    隋开皇九年 (589) 置,治所在余杭县 (今浙江余杭县西余杭镇)。次年移治钱唐县 (今浙江杭州市)。开皇十一年 (591) 又移治柳浦 (今浙江杭州市南凤凰山麓、钱塘江滨) 西。《寰宇记》卷93:

  • 李业阙

    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四里长卿镇长卿村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6隆庆府:李业阙“在梓潼县西五里。《旧经》云:前汉侍御史李业葬此,遭赤眉毁破,二阙临官路,其碑亦汉隶”。李业梓潼县人。《后汉书·独行传》及《华阳国

  • 钟 (鍾) 家园堤 (隄)

   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清江县 “固本堤” 条下:钟家园堤 “在府 (今临江镇) 东南十余里。《志》云,堤当袁、赣二水之冲,修筑为艰。隆庆三年修城复坏,以沿堤皆沙砾,易于消溃也。

  • 伏马山

    在今湖北黄陂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陂县“横山”条下:伏马山“高岩崔嵬,石径萦绕,马不能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