沃干坂
一名沃干岭。在今甘肃兰州市南五十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泰传》:正元二年(255),姜维围王经于狄道,陈泰率军救之。“凉州军从金城南至沃干坂。泰与经共密期,当共向其还路,维等闻之,遂遁。城中将士得出”。
一名沃干岭。在今甘肃兰州市南五十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泰传》:正元二年(255),姜维围王经于狄道,陈泰率军救之。“凉州军从金城南至沃干坂。泰与经共密期,当共向其还路,维等闻之,遂遁。城中将士得出”。
北宋置,属绥德军。在今陕西米脂县东北。元废。北宋置,在今陕西省米脂县东北。元废。
明初置,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海西东水陆城站有“乞烈伊城”。
北宋置,属银城县。在今陕西神木县东三里龙眼山后。元初于此置云州,至元六年 (1269) 改置神木县。
春秋战国秦邑,在今陕西陇县西南。因在吴山之阳而得名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秦文公“自未作鄜畤也,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战国秦邑。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南。当因在吴山之阳得名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秦灵
即今山西石楼县东南石楼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汉永和六年 (141),“使匈奴中郎将张耽、度辽将军马续率鲜卑到谷城,击乌桓于通天山,大破之”。胡三省注: “通天山,盖即土军县之石楼山,以其高绝,故曰通天
唐光宅元年 (684) 置,属韶州。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61南雄州: 浈昌县“在庾岭下,以水为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南雄府“县旧名浈昌,以浈水、昌水合流” 而名。北宋天圣初,避仁
北宋熙宁七年 (1074) 置,属熙州。在今甘肃临洮县西北六十里。后改为关。北宋熙宁七年(1074年)置,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北。后废。
在今湖南衡山县西三里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一》:巾台“台径三丈。昔禹南巡,望九疑而祭舜于此”。
一作特穆尔图淖尔。唐代称热海、大清池。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。为伊犁将军辖地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 图斯池 “在伊犁西三百余里。东西四百里,南北二百里,周广六百余里,四围之水咸汇于此”。后为沙
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西南部。清许琰 《普陀纪胜》: “梅岑峰在达摩峰右,南山最高处。相传汉梅子真隐修此山,林石幽秀,下有丹井,清波泓然,大旱不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