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汶水

汶水

①即今大汶河。《尚书·禹贡》 青州:“浮于汶, 达于河。”即此。源出山东莱芜市北,西南流经古嬴县南, 古称嬴汶, 又西南会牟汶、北汶、石汶、柴汶,至今山东东平县戴村坝。自此以下,古汶水西流经东平县南,至梁山东南入济水;明初筑戴村坝,遏汶水南出南旺湖济运,西流故道遂微;清末罢漕运,主流又西注东平湖,北入黄河。

②指今山东中部入潍之汶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琅邪郡朱虚:“东泰山,汶水所出,东至安丘入维。”今名东汶河。源出山东临朐县南,东北流至安丘县东北入潍河。

③晋郭缘生《述征记》:“泰山郡水皆名曰汶。”《水经注》述牟汶、北汶时或简称汶。

④《水经·沂水注》称,桑泉水上源之一㟬崮水,俗谓之汶水。宋元以来,遂通称桑泉水全流为汶水。今名东汶河。源出山东蒙阴县西, 东南流经县南, 至沂南县南入沂河。

⑤即今湖北广水市东之应山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山县“白泉河”条下:“汶水在县城西北,源出高贵山,南流经此,又绕城南而东。县东三里又有东河,一名方家河,流合焉,又东南合于白泉河。”

⑥一作汶江,“汶”读与“岷”同,即今四川中部之岷江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蜀地之甲,轻舟浮于汶,乘夏水而下江,五日而至郢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:蜀汉建兴十四年(236),“后主至湔,登观板,看汶水之流”。

⑦指今四川成都市南之南河(锦江)。《元和志》卷31成都:“大江一名汶江,一名流江,经县南七里。”


古水名。(1)《尚书·禹贡》青州:“浮于汶,达于河。”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,源出山东省莱芜市北,西南流经古嬴县东南,古称嬴汶。又西南会牟汶、北汶、石汶、柴汶至今东平县戴村坝,又西流经东平县南,至梁山县东南入济水;明初筑戴村坝,遏汶水南出南旺湖济运,西流故道遂微;清末罢漕运,今主流又西注东平湖,北入黄河。(2)晋郭缘生《述征记》:“泰山郡水皆名曰汶。”《水经注》述牟汶、北汶时或简称汶。参见“五汶”。(3)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、《水经》入潍之汶,今名东汶河。源出今山东省临朐县南,东北流至安丘市东北入潍河。(4)又作汶江。“汶”与“岷”通,即今岷江。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蜀地之甲,轻舟浮于汶,乘夏水而下江。”鲍彪注:“汶江水出岷山。”吴师道补:“汶,眉贫反,即岷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后主传》:蜀建兴十四年(236年)“后主至湔,登观坂,看汶水之流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滑家口镇

    北宋置,属平阴县。在今山东东阿县东南。金为滑口镇。古镇名。宋置,在今山东省东阿县东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:郓州平阴县有“但欢、石横、界首、宁乡、滑家口、傅家岸、翔鸾七镇”,即此。后又称滑口镇。

  • 博浪沙

    又作博狼沙。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关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 “秦皇帝东游,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,误中副车。” 《索隐》: 服虔云,“地在阳武南”。又称博狼沙。在河南省原阳县城东关。为汉初大臣张良(?—前

  • 安阳河

    即洹水。在今河南安阳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元二年(759),“官军步骑六十万陈于安阳河北,思明自将精兵五万敌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商胡埽

    在今河南濮阳县东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一》:北宋庆历八年 (1048),“河决商胡埽,决口广五百五十七步”。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东。北宋庆历八年(1048年)黄河决口于此。

  • 西明门

    魏晋洛阳城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西面正西一门。汉称雍门。魏晋改为西明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嘉三年(309),汉刘聪攻洛阳,“屯西明门”;五年(311)刘聪攻洛阳,刘曜“自西明门入屯武库”,皆此。在今河

  • 铁石关

    明置,属夹江县。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八里千佛岩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二》: 铁石关“在夹江县西千佛岩侧,孔道也,下临江潭。一径中通,曲折上下,险出天成。明末置关于此”。今铁石关遗址尚存。

  • 萍实里

    在今江西萍乡市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袁州萍乡县: “楚昭王渡江,获萍实于此。今县北有萍实里、楚王台,因以名县。”

  • 夹门镇

    北宋置,属临邛县。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六十里夹关镇。南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3:“临邛夹门镇山险处,得瓦棺长七尺厚二寸,与今木棺略同,但盖底相反,骨犹不坏,棺外列置瓦器,皆极淳古。时靖康丙午岁,李知几及

  • 梅江

    亦名宁都水。又称虔化水。即今江西宁都县东梅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宁都县: 梅川 “在县东北梅岭下,经麻源、丁坡、梅口,东南会白沙、白鹿水,东会鳌溪、小溪水,为东江。西北会龙溪、桃溪,为西江。流

  • 赖远镇

    北宋置,属荣德县。在今四川荣县西南七十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