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汴水

汴水

①又名汴河、汴渠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作卞水,指今河南荥阳市西南索河。《后汉书》始作汴渠,移指荥阳一带从黄河分出的狼汤渠(即古鸿沟)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永平十二年(69),“遣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”。注:“汴渠即莨荡渠也。”即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,东经开封,南经通许至淮阳县东南入颍水,南流入淮水。魏晋之际, 自荥阳汴渠东循狼汤渠至今开封市,又自开封东循汳水、获水至今江苏徐州市转入泗水一道,逐渐代替了古代自狼汤渠南下颍水、涡水一道,成为当时从中原通向东南的水运干道;自晋以后,遂将这一运道统称汴水。隋开通济渠后,开封以东一段汴水渐渐为运道所经;唐、宋人称通济渠为汴河,故有时改称这一段汴水为古汴河。金、元后全流皆为黄河所夺,汴水一名即废弃不用。

②隋开通济渠,因自荥阳至开封一段即原来的汴水,故唐、宋人遂将出自河至入淮之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为汴水或汴渠。北宋亡后,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,此渠不再为运道所经,遂渐湮废。今江苏泗洪县境,尚残存一段,俗称老汴河,上承睢水,东南流注入洪泽湖。


古水名。(1)《汉书·地理志》作卞水,指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南索河。《后汉书》始作汴渠,疑指卞水所入荥阳一带从黄河分出的狼汤渠(即古鸿沟)。魏晋之际,自荥阳汴渠东循狼汤渠至今开封市,又自开封东循汳水、获水至今江苏省徐州市转入泗水,渐次代替了古代自狼汤渠南下颍水、涡水,成为当时从中原通向江南的水运干道;自晋以后,遂将这一运道全流各段统称为汴水。隋开通济渠后,开封以东一段汴水渐不为运道所经;唐宋人称通济渠为汴河,故有时改称这一段汴水为古汴河。金、元后全流皆为黄河所夺,汴水一名即废弃不用。(2)隋开通济渠,因中间自今荥阳市至开封市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水,故唐、宋人遂将自河至入淮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为汴水、汴河或汴渠。北宋亡后,南宋与金划淮为界,此渠不再为运道所经,不久即归湮废。今仅残存江苏省泗洪县境内一段,俗名老汴河,上承睢水,东南流注入洪泽湖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苦水村

    在今河北深泽县东南,南接束鹿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深泽县: 苦水村在 “县东南十五里。相传光武尝经此,饮水而苦,因名”。

  • 卫藏四如

    即乌思藏四如。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全境建置名。吐蕃在境内原十余小邦故地统一设置了军政区域称为如(意为翼、部),共四个,约当今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地区。

  • 啰兀城

    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古城山上。宋沈括《梦溪笔谈》 卷13: 北宋淳化中,李继隆迁抚宁县于滴水崖,“皆石崖,峭拔十余丈,下临无定河。今谓之啰兀城”。在今陕西省米脂县西北四十里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年),

  • 须溪

    即今江西贵溪县城西南西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贵溪县 “芗溪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须溪在县治西南。源出福建光泽县界之太源官山,经火烧山北,又北流历夏南乡,合三十六水,至中坑渡而入芗溪。其合处曰须口

  • 烟竹堡

    在今湖南桂东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桂东县: 烟竹堡在 “县北五十里”。

  • 曹婆山寨

    在今湖南安仁县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安仁县 “月岭寨” 条下: 曹婆山寨 “山势险, 径路深僻。 旧有寨, 今为山寇窟穴”。

  • 黄水河

    ①桑干河支流。源于今山西朔州市东南部。东北流,经山阴县东南,至应县西北入桑干河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 黄水河 “在应州西南。自朔平府马邑县东北流入山阴县界,又东北流入州西北八里入桑干河。即古湿水也”

  • 牛头寺

    ①亦名长乐寺。后名永福寺。在今四川三台县西门外半里牛头山下。唐杜甫有《上牛头寺》、《望牛头寺》诗。②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二十里樊川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四》:唐贞元六年建,内有四季柏,形如张盖,四时皆花”

  • 汉嘉郡

   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(221)改蜀郡属国都尉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汉嘉县(今四川芦山县。一说在今名山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名山以西,宝兴以南,泸定以东,九龙、汉源以北地区。西晋永嘉以后废。三国蜀章武元年(22

  • 宝髻

    即悉补野的异译。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。《册府元龟·外臣部》: “自号吐蕃为宝髻。” 地在今西藏乃东、穷结县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