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陵路
元大德中改荆南府路为江陵路。治江陵县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。天历二年(1329)又改名为中兴路。
元大德中置,治江陵县(今属湖北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枝江市以东,潜江市以西,荆门、当阳二市以南地区。天历二年(1329年)改名中兴路。
元大德中改荆南府路为江陵路。治江陵县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。天历二年(1329)又改名为中兴路。
元大德中置,治江陵县(今属湖北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枝江市以东,潜江市以西,荆门、当阳二市以南地区。天历二年(1329年)改名中兴路。
在今湖南怀化市境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1沅州: 保牢山 “昔人保聚其中,以其牢险,因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沅州 “明山” 条下: “又保牢山,州(治今芷江侗族自治县) 东百里。蛮僚据此,资其牢险。”
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5南康军:杨柳津“在建昌。唐天宝中,县令李守直夹岸栽柳”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4南昌府建昌县:“县(治今艾城)东南路出东门五里至杨柳津。”
即今云南武定、元谋两县间的大山。唐代称罗仵侯山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 载: 永徽初,派赵孝祖讨杨承颠,“至罗仵侯山,其酋秃磨蒲与大鬼主都干以众塞箐口,孝祖大破之”。古山名。在今云南省武定县一带;或说在今
1913年改沧州置,属直隶津海道。治所即今河北沧州市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东南部。属沧州市。面积 1527 平方千米。人口65.8万。辖4镇、15乡(含4民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沧州市新华区。
指临淄西北以下时水支津。《春秋》:庄公九年(前685),“八月,庚申,及齐师战于干时,我师败绩”。杜注:“干时,齐地。时水在乐安界歧流,旱则竭涸,故曰干时。”《水经·瓠子河注》:“时水又西径西高苑县故
云南省的别称。云南省本简称滇,明、清时又因位于国土南部,故名滇南。明许伯衡著有《滇南札记》。(1)地区名。指今云南省昆明市以南地区。包括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部、思茅市、西双版纳
即今江苏淮阴市。明中叶后清江浦运口常为黄河所淤,不通舟楫。成化年间于清江闸置两坝,运船由此车盘过坝入河,清江闸南岸渐成集镇。清康熙时河道总督驻此,雍正七年 (1729) 又为南河总督驻所。乾隆时移清河
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(包括相邻的河北、江苏部分地区)建立的抗日根据地。包括津浦路以东山东省大部,河北省沧州以东沿海地区,以及江苏省北部地区,划分为渤海、胶东、鲁中、鲁南、滨海五区。1937年冬
明置,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石硅宣抚司:支罗寨“在司西南。嘉靖中,石硅宣抚司人黄俊据支罗寨,假龙潭土舍名色,霸占民田,寻以叛诛,子中复据寨叛。四十四年,诏川湖会兵夹攻,川兵进
即今江苏宿迁市南埠子乡。路通安徽泗县。清同治 《宿迁县志》 卷13: 埠子集 “在治西南三十五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