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省
清顺治二年(1645)改南直隶置,治所在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、安徽二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西婺源县地。康熙六年(1667)分置江苏、安徽二省。此后仍习惯合称这两省为江南省。
清顺治二年(1645年)改明南直隶置,治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市)。康熙六年(1667年)分为江苏、安徽二省。但此后习惯上仍合称这二省为江南省。
清顺治二年(1645)改南直隶置,治所在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、安徽二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西婺源县地。康熙六年(1667)分置江苏、安徽二省。此后仍习惯合称这两省为江南省。
清顺治二年(1645年)改明南直隶置,治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市)。康熙六年(1667年)分为江苏、安徽二省。但此后习惯上仍合称这二省为江南省。
①北齐置,故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。北周宣帝改置临河县。②北宋熙宁七年(1074)废永和县为镇,属安阳县。即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永和乡。③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庐陵县
一名太苏山。即今河南商城县东四十里南大山。《水经·決水注》:灌水“导源庐江金兰县西北东陵乡大苏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商城县:大苏山“下有苏仙市,灌水出焉。一名灌山”。古山名。又称灌山。在今河南省商城
1949年由吴县西南境置,属苏南行署区。治东山镇(今江苏苏州市西南东山镇)。辖太湖中东、西洞庭山及附近诸岛。1952年11月划属江苏省。1953年3月撤销,改设震泽县。1960年1月震泽县撤销,并入吴
又名潺亭山、董政山、凤凰山。在今四川盐亭县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82盐亭县: 董叔山“在县东九十步, 高 一里, 隔㳽江水, 孤峰绝岛, 峭壁千仞。旧名潺亭山。隋开皇四年,县令董叔封尝游宴此
亦作淯水。即今河南西南部之白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南阳府南阳县: “东有淯水,一名白河,下流至湖广襄阳县界入汉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》: 淯水 “俗谓之白河”。古水名。又作淯水。即今河南省西南部白
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西北部,祝融峰东。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衡山“芙蓉峰最为竦杰, 自远望之,苍苍隐天”。
①即鸡公山。在今河南信阳县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宋安郡乐宁县“有鸡头山”。②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宋安郡乐宁县有鸡头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32应山县:鸡头山“在县东北九十里。有二山远相向,
①即今四川双流县东中和镇。清嘉庆《华阳县志》卷6:中和场在“治东南二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资阳市东中和镇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卷2资阳县:中和场“在县四十五里”。民国《资阳县志稿》卷1:中和场“创建乾隆八年”
在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四道沟镇境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7:“十四道沟金矿在长白(县)十四道沟之鸡冠砬子,沙金线金均旺。”
亦作列口县。西汉置,属乐浪郡。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南道西北殷栗。以在冽水入海之口而名。西晋后废。古县名。又作列口县。西汉置,治今朝鲜黄海南道殷栗。属乐浪郡。东汉因之。西晋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