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汝南郡

汝南郡

①西汉高帝四年(前203)置,治所在上蔡县(今河南上蔡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颍河、淮河之间,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,安徽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地区。东汉徙治平舆县(今河南平舆县北)。三国魏徙治新息县(即今河南息县)。东晋移治悬瓠城(即今河南汝南县)。南朝宋泰始中为司州治。北魏皇兴中为豫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三年(607)改蔡州复置。唐武德初改为豫州。天宝元年(742)又改为汝南郡。乾元元年(758)改为豫州。

②东晋咸和中侨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涂口(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)。太元时改置汝南县。

③北魏太和十九年(495)置,为东豫州治。治所在南新息县(今河南息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④北魏永安元年(528)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符垒城(今河南宝丰县西北三十四里大营镇)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废。

⑤又作南汝南郡。南朝宋侨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湖北安陆市东北吉阳城。西魏改为董城郡。


(1)西汉高祖四年(前203年)置,治上蔡县(今河南上蔡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间,京广铁路线西侧以东及安徽省茨河、西肥河以西,淮河以北地区。东汉移治平舆县(今河南平舆县北)。其后治所屡迁,辖境渐小。东晋移治悬瓠城(今河南汝南县),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和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蔡州、豫州为汝南郡。(2)东晋咸和中置,治涂口(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东)。属荆州。后降为县。(3)北魏太和十九年(495年)置,治南新息县(今河南息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息县。隋开皇初废。(4)北魏永安二年(529年)侨置,治今河南省宝丰县西北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威远县

    ①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改威远戍置,属资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威远县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卷52: 威远县 “取威抚远人之义”。大业初属资阳郡。唐属荣州。元初废,后复置。明洪武十年(1377) 省入荣

  • 黄胜场

    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七十里黄胜关。《明史·李祯传》: 万历中,四川被寇,祯言 “……守阿玉岭,则不能越咂际而窥堡。守黄胜场,则不敢逾塞墩而寇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73松潘卫: 虹桥关,“ 《志》 云:

  • 卢山都督府

    唐贞观二十一年(647)以铁勒思结部置,属燕然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东南。总章二年(669)属安北都护府。后废。唐羁縻都督府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以铁勒思结部置,约在今蒙古国杭爱山南,推河上

  • 巩哈设治局

    即尼勒克设治局。治所在尼勒克(今新疆尼勒克县)。即“尼勒克设治局”。

  • 金沙洲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巴陵县 “曹公洲” 条下: 金沙洲“一名龙堆。延袤数里。亦名金沙堆”。

  • 交阯郡

    即交趾郡。治所在龙编县(今越南河北省仙游东)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、《南齐书·州郡志》 等书均作“交阯”。

  • 定海中左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浙江都司。治所在今浙江定海县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浙江省宁波市东南大松。清顺治十七年(1660年)废。

  • 垂都

    战国魏邑。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南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三》: 朱己谓魏王曰,“秦十攻魏,五入国中,边城尽拔; 文台堕,垂都焚,林木伐,麋鹿尽,而国继以围”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南。《战国策·魏策

  • 安国衣锦军

    简称衣锦军。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吴越王钱镠升衣锦城置,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城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)吴越纳土归宋,改为顺化军。

  • 临沂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费县东临沂庄。东汉改属琅邪国。南朝宋省。东魏武定八年 (550) 复置,属郯郡。北齐省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 复置,为沂州治。移治今山东临沂市。大业初为琅邪郡治。唐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