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中府
明洪武三年(1370)改兴元府置,治所在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地。1913年废。
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改兴元路置,治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属陕西布政司。五年后,辖境约今陕西省秦岭以南,洵河流域以西,凤县、宁强等县以东地区。万历后东境缩至今佛坪、西乡、镇巴等县一带。1913年废。
明洪武三年(1370)改兴元府置,治所在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地。1913年废。
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改兴元路置,治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属陕西布政司。五年后,辖境约今陕西省秦岭以南,洵河流域以西,凤县、宁强等县以东地区。万历后东境缩至今佛坪、西乡、镇巴等县一带。1913年废。
一名娑勒城。在今阿富汗东北境萨尔哈德。唐置钵和州于此。又作娑勒城。即今阿富汗东北境萨尔哈德。唐于此置钵和州。
在今贵州锦屏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湖耳蛮夷长官司:长滩砦“在司西三十里”。
亦名玉关。西汉武帝置,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一百五十里小方盘城。因古代西域玉石皆经此输入,故名。与其南边的阳关,同为汉时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,习称出玉门关为北道,出阳关为南道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西域本三十六
一名沤洟泽。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与介休县交界处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汾水于(大陵)县左迤为邬泽,《广雅》曰,水自汾出为汾陂。其陂东西四里,南北十余里,陂南接邬。……《吕氏春秋》谓之大陆。又名之曰沤洟之泽
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北。清乾隆六十年(1795)石柳邓领导苗族人民起义于此。
又名临津镇。即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香沉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8隆庆府: 废临津县在 “府东一百三里……南齐置胡原郡,隋改临津县。本朝熙宁五年废为浆池镇”。
明置,属政和县。即今福建屏南县东北双溪镇。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改孟绢路置,属云南布政使司。治所在今泰国清迈以南。后废。见“孟绢路”。
在今云南洱源县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即大村市。今江苏吴县西南渡村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吴县图: 西南有大村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吴县西南有 “大村镇”。并记: “大村亦作渡村,为洞庭东山入县之要道。”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