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济渠

永济渠

①隋大业四年(608)开凿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“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,引沁水南达于河,北通涿郡(治所在蓟县,今北京城西南)。”长二千余里。故道自今河南武陟县沁水东岸至卫辉市一段用沁水支流, 即今孟姜女河;自卫辉市至天津市一段,用清水下接淇水(即白沟)、屯氏河、清河,略同今卫河(自内黄至武城在卫河西, 自武城至德州在卫河东); 自天津至涿郡故城一段,用沽水上接桑干水,即今武清以下的白河与武清以上至北京市西南郊的永定河故道。涿郡附近一段不久即堙废。自今天津以南,唐后即专以清、淇二水为源,与沁水隔绝,北宋后通称御河。金、元以来屡经改道,至明称卫河,经流与今相同。

②在今河北霸州市东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“东起乾宁军,西信安军永济渠为一水,西合鹅巢淀、陈人淀、燕丹淀、大光淀、孟宗淀为一水,衡广一百二十里,纵三十里或五十里,其深丈余或六尺。”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霸州:永济渠“今皆废”。

③在今河北新乐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新乐县:“永济渠在县东。《旧志》:唐咸亨中,魏州刺史李灵龟开此以通新市, 百姓利之。今涸。”


隋大业四年(608年)凿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“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。”自今河南省武陟县南引沁水向东北流,经新乡、卫辉、滑县、内黄诸市县,至河北省魏县;复东北经大名、馆陶等县及山东省临清市、德州市,再经河北省吴桥、东光、泊头、沧县、沧州、青县等市县以抵天津市;又折而西北,经廊坊市达于北京市。全程多利用自然河道,长二千余里。自天津市西北渠段不久即废;天津市以南,唐以后改以清、淇二水为源,不再引自沁水。北宋后通称御河。金、元以来屡经改道,至明称卫河,径流同今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玳瑁楼

   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宫内。《邺中记》 载: “圣寿堂北置门,门上有玳瑁楼。”

  • 青峰镇

    即今湖北房县东四十四里青峰镇。清有把总驻防。(1)在湖北省房县东部。面积306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青峰街,人口 1900。以境内青峰山得名。1949年属青峰区(七区),1958年属青峰

  • 南右翼中旗

    即和硕特南右翼中旗。在今青海泽库县城附近。

  • 湖广巡抚

    明正统三年 (1438) 命都御史镇守,以后或侍郎或大理卿出抚。景泰元年 (1450) 定设。驻武昌府 (治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。辖湖广诸府州,永顺、保靖州宣慰司,施州诸宣抚、安抚、长官司,湖广行都司诸

  • 瓦拉

    又作娃拉。在今西藏索县东南学松乡,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见清乾隆《西藏志·外番》。

  • 福唐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万安县置,属长乐郡。治所即今福建福清市。乾元元年 (758) 属福州。五代梁开平二年 (908) 改为永昌县,后唐同光元年 (923) 复名福唐县。长兴四年 (933) 改名

  • 复 (復) 县

    1913年改复州置,属奉天辽沈道。治所在复州城 (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镇)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三十年代移治房瓦店 (即今瓦房店市)。1985年改设瓦房店市。

  • 沙堰寨

    即今河南新野县东北二十六里沙堰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12:同治四年(1865)十二月,捻军“围新野属之沙堰寨”。

  • 西津驿

    ①在今广东潮州市西。《元和志》卷34海阳县:西津驿“在县西六里”。②在今甘肃岷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岷州卫:西津驿“在卫西四十里”。清移于岷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:西津驿“在岷州西南九十里”

  • 楚雄卫

    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。清康熙七年 (1668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