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宁州

永宁州

①唐南诏置,属建昌府(郡)。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。后废。元至元十七年(1280)复置,属建昌路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分建昌为二州,在城曰建安,东郭曰永宁。”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属建昌府。后废。

②元至元十六年(1279)于答蓝置,属丽江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一百零七里忠实村。洛克《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》:“答蓝,么些这个名字显然是西藏语永宁的模仿,因为藏语喊永宁为答蓝。其意为到涅槃的道路,也就是中国名称永宁(永久的和平)的意思。”永乐四年(1406)升为府。

③元置,属普定路。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北十里。后废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复置,属普定府。嘉靖十一年(1532)徙治关索岭千户所(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)。万历四年(1576)移治安南卫(今晴隆县),属安顺府。天启间移治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)。1913年降为永宁县。

④明隆庆元年(1567)改石州置,属太原府。治所即今山西离石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离石、中阳、柳林等县地。万历二十三年(1595)改属汾州府。1912年改永宁县。

⑤明隆庆五年(1571)升古田县置,属桂林府。治所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百寿镇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广西卷:永宁州“永永安宁之义”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永福县及临桂县部分地。清代不辖县。1912年改为永宁县。

⑥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改叙永直隶厅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叙永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、古蔺二县及兴文县东部地。1913年废,本州改为叙永县。


(1)元初以打罕地置,治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北。属普定府(后改路)。至正中废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复置,属普定府。辖境相当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。二十五年属普定卫,后侨治卫城(今安顺市)。嘉靖十一年(1532年)迁治关索岭千户所(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)。万历四年(1576年)移驻安南卫城(今晴隆县),十一年属安顺府,天启时又移治查城(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)。1913年改为县,次年改名关岭县。(2)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置,治今四川省西昌市。与建安州同为建昌路治。明初废。(3)元至元十六年改楼头睒置,治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。属丽江路。明属鹤庆府。永乐四年(1406年)升为永宁府。(4)明隆庆元年(1567年)改石州置,治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。不辖县。属太原府。清属汾州府。1912年降为县。(5)明隆庆五年(1571年)升古田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北寿城。属桂林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废州改为永宁县。(6)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改叙永直隶厅为永宁直隶州,治今四川省叙永县。属四川省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叙永、古蔺两县地。1913年改为叙永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瓜石

    在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。为台湾著名金铜矿产区。该矿发现于清光绪十九年 (1893),铜的最高年产量达1780吨,金的最高年产量10474两,并有水银矿藏。林兴仁主修 《台北县志》 卷3说: “本火山体,

  • 竹林港

    在今湖北石首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石首县:竹林港在“县西六十里。地多竹。元大德中,江水决于此。为堤防要口。盖与公安接境处也”。

  • 夫租县

    西汉元封三年(前108)置,为玄菟郡治。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。始元五年(前82)属乐浪郡。东汉建武六年(30)废。古县名。西汉元封三年(前108年)置,治今朝鲜咸兴市。为玄菟郡治。始元五年(前82

  • 泰宁郡

    ①北魏孝昌中置,治所在东永安县 (今山西沁水县西北二十五里固镇村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水县地。永安中属建州。北齐废。②东魏兴和中侨置,属义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。北齐废。北魏孝昌中置,治东永安县(今

  • 独家村

    在今湖北黄陂县北三里。为黄陂县旧治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黄陂县: “后周于古黄城西四十里独家村置黄陂县。”

  • 逐象山

    在今广西宁明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0思明州: 逐象山 “在州 (今明江镇) 东。回环甚远,为州屏障”。

  • 牛尾谷

    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九年(334),辽西鲜卑段兰等攻柳城,慕容皝遣慕容汗等救之,“与兰遇于牛尾谷,汗兵大败,死者大半”。胡三省注:“牛尾谷, 在柳城北。”即此。

  • 亚父冢

    亦作亚父山。在今江苏徐州市南。《魏书·地形志中》:彭城县有亚父冢。《宋书·张畅传》:元嘉二十七年(450),魏“(拓拔)焘始至(彭城),仍登城南亚父冢,于戏马台立氈屋”。

  • 青驼寺镇

    清置青驼寺巡司,属兰山县。即今山东沂南县西南四十五里青驼镇。

  • 武侯城

    ①在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2黎州: 贞元二年 (786),韦皋 “又于州北故武侯城逦迤置堡三所,为州城之援”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 卷35黎州: “ 《志》 云: 州北三里有武侯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