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桥
在今江西乐平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乐平县:毛桥“在县东十里”。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铜陵县北部。流潭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790。产稻、棉花、小麦、黄麻等。有轮窑、阀门等厂。铜永公路经此。
在今江西乐平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乐平县:毛桥“在县东十里”。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铜陵县北部。流潭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790。产稻、棉花、小麦、黄麻等。有轮窑、阀门等厂。铜永公路经此。
古黄河支流。即今河南淇河,南流至今卫辉市东北淇门镇南入河。《诗经·卫风 ·竹竿》: “泉源在左,淇水在右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内郡共县:“北山,淇水所出,东至黎阳入河。” 东汉建安时,曹操在淇水口
一作屹槎山。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静乐县:屹嗟山在“县东北六十里,北接刁胡山,西通磨官谷。谷中有磨川水,亦流注汾水”。
即今青海共和县驻地恰卜恰镇。清乾隆《西宁府志》 卷21西宁至藏路程: “南路白彦脑儿……五十里至恰不恰,有草无柴,青海蒙古住牧。四十里至西泥脑儿。” 民国汪公亮 《西北地理》 第二十三章: “民国八年
清置,属潞城县。即今山西潞城县东微子镇。在山西省潞城市中东部。面积72.9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北街,人口3780。驻地以殷商纣王之庶兄微子的封地而得名。《大清一统志》潞安府古道:微子城
即今江苏淮安市东南平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“周家桥”条下:“平河桥在府西南四十里,南至宝应县六十里。为往来通衢。”
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宁羌州: 鱼鳌山 “宋绍定四年,蒙古拖雷入汉中,分两军。东军屯于兴元、洋州之间,以趋饶风关; 西军由别路入沔州,取大安军路,开鱼鳌山,撤屋为筏,渡嘉陵江,入关堡
即今山东平阴县南孔村镇。清嘉庆《平阴县志》卷3:孔村铺“在城南三十里”。
①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:七盘岭“崒嵂当道,行者仄足”。②亦名五盘岭。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。唐岑参《利州道中行》诗云:“前日登七盘,旷然见三巴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68广元县:七
在今云南元阳县东北,红河南岸。明崇祯十二年(1639)设掌寨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仍设掌寨。
清光绪八年 (1882) 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在喀喇沙尔城 (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)。十年 (1884) 属新疆省。二十四年 (1898) 升为焉耆府。清光绪八年(1882年)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