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陵县

武陵县

①西汉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北。东汉废。三国魏复置,属上庸郡。南朝梁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属房州。贞观十年(636) 废。

②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后改临沅县置,为朗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南常德市。大业初为武陵郡治。唐仍为朗州治。宋为鼎州治,后为常德府治。南宋建炎四年 (1130) 县人钟相起义于此。元为常德路治。明为常德府治。1913年改名常德县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北。属汉中郡。东汉初废。三国魏复置,属上庸郡。南朝梁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置,属房州。贞观十年(636年)又废。(2)古旧县名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并临沅、沅南、汉寿三县置,治今湖南省常德市。为朗州治。大业初为武陵郡治。唐为朗州治。北宋为鼎州治。乾道后为常德府治。元为常德路治。明、清为常德府治。1913年裁府留县,以府名为县名,改名常德县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,县人钟相起义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刺榆店

    即今山东长清县治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济南府长清县: “至道二年徙城于刺榆”,即此。

  • 纯恩城

    金置,属上京路。在今吉林延吉市西南。

  • 黄土铺

    在今四川茂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威州: 黄土铺 “在州东北百里。宣德二年,松潘蛮攻围城堡,官军讨之,至黄土铺失利,松茂之道遂绝。即此”。在今四川省汶川县东北。明宣德二年(1427年),松潘土著起事

  • 紫荆关

    古名子庄关、金坡关。在今河北易县西八十里紫荆岭上,太行七径蒲阴。金、元以来称紫荆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 “重险紫荆” 条引 《州志》:“以山多紫荆树,因改今名。” 山谷崎岖,扼京师西之险,为防戍最切

  • 川北

    四川北部地区的简称。清代置川北道,包括顺庆府、保宁府、潼川府,大致范围包括大巴山以南,乐至、安岳、岳池以北嘉陵江中游流域。民国改为嘉陵道。地区名。在四川省北部。范围大致包括今绵阳、广元、遂宁三市及南充

  • 弩卜公拉岭

    即鲁工拉山。今西藏嘉黎县东鲁贡拉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载: 弩卜公拉岭 “在达尔宗城西北三百里,为喀木、卫地之交界”。

  • 阿纳雄山

   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广通县:阿纳雄山在“县(治今广通镇)东北十五里。高逾千仞。有泉出山西,为罗申河;出山南,为阿陋河”。

  • 阿札?

    在今贵州水城县南。清置阿札��汛,有把总驻此。

  • 灵谷寺

    又称大灵谷寺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外中山陵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县:灵谷寺“在外城内,钟山之阳。《金陵记》:蒋山寺旧在山南,本名道林寺,梁曰开善寺,宋曰太平兴国寺,后为蒋山寺。明因孝陵奠焉,乃移于

  • 良余山

    ①即今安徽肥西县西之紫蓬山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“肥水出良余山,俗谓之连枷山。”②在今陕西华阴市西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余水“南出良余山之阴,北流入于渭”。《寰宇记》作“粮余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