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都郡

武都郡

①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治所在武都县 (今甘肃西和县南仇池山东麓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、成县、徽县、西和、两当、康县及陕西凤县、略阳等县地。东汉移治下辨县 (今成县西三十里)。三国魏黄初中改置武都西部都尉,后入蜀。西晋复置武都郡,愍帝末没入杨氐。

②北魏太延二年 (436) 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虢县 (西魏改洛邑,即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市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③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(448) 置,属南秦州。治所在石门县 (今甘肃武都县西北四十里石门乡,一说在今武都县东南)。西魏为武州治。北周改为永都郡。隋大业初改武州复置武都郡,治所在将利县(今武都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、文县、康县等地。武德初复为武州。天宝初改为武都郡,乾元初复为武州。地处嘉陵江上游,山川险要,是陇右通往巴、蜀的交通要冲。十六国时,氐族杨氏曾据此建国。

④亦名南武都郡。南朝宋以秦州流民置,属益州。治所武都县 (今四川绵竹县西北遵道镇)。齐废。

⑤南朝宋元嘉中侨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下辩县(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)。齐改为扶风郡。


(1)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年)以白马氐地置,治武都县(今甘肃西和县西南)。东汉移治下辨县(今成县西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西和、成县、康县、陇南、两当、徽县及陕西省略阳、凤县等市县地。属凉州。三国蜀汉属益州。西晋属秦州。北魏移治石门县(西魏改为安育县,北周改为将利县,今陇南市东南)。属梁州。辖境约当今陇南市一带。西魏为武州治。北周改为永都郡。隋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武州为武都郡。地当陇、蜀通道,山川险阻,为陇右通往巴蜀的交通要道。三国蜀汉诸葛亮伐魏,先取武都。十六国时氐族杨氏曾据此建国。(2)北魏太延中置,治虢县(西魏改名洛邑县,今宝鸡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宝鸡市一带。属岐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兀鲁骨河

    即兀鲁灰河。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郭勒。明于谦《少保于公奏议》卷8所载之兀鲁骨河, 即此。

  • 新兴栅

    一作宜阳栅。在今河南遂平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十一年 (816),李愬讨吴元济,“袁滋至唐州……元济围其新兴栅,滋卑辞以请之,元济由是不复以滋为意”。即“宜阳栅”。

  • 波窝

    ①西藏古代族部名。《西藏王统记》 载: 悉补野部落之裔嘉赤,占据波窝为首领,其后裔遂世为波窝部落之首领。波窝在隋、唐以前为西藏最早的十余小邦之一,后为吐蕃兼并。地在今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波曲河 (博藏布

  • 蜀城

    指今四川成都市。《新唐书·陈子昂传》:子昂上书武后,“蜀为西南一都会,国之宝府,又人富粟多,浮江而下,可济中国”。《旧五代史·王衍传》: 后唐同光三年 (925),魏王继笈统军灭前蜀,“王师入成都。自

  • 丹水郡

    西魏置,治所在丹水县(今河南淅川县西六十五里寺湾村)。北周废。

  • 东营子

    在今辽宁营口市东北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盖平县图:东北有东营。旧为外国租界,有英、德、日、瑞、俄、美、法、荷等国领事驻此。其西为西营子。

  • 丰宫

    北魏离宫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神瑞元年(414)二月,“乙卯,起丰宫于平城东北”。

  • 西城县

    ①秦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北四里汉水之北。东汉为西城郡治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)为魏兴郡治。晋属魏兴郡。北魏移治汉水之南,即今安康市。北周天和四年(569)废。隋义宁二年(618)复改金

  • 莲花寨

    ①在今福建永安市东。明嘉靖 《延平府志》 卷4永安: 莲花寨 “在县东五里,山形如莲花。明正统十三年沙、尤寇发,乡民避居,赖以获全”。②在今江西南康县北二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南安府南康县: 莲花

  • 武功水

    即斜水。在今陕西眉县西。发源于衙岭山北麓,流出斜谷,北经五丈原,注入渭水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斜水出 (武功) 县西南衙岭山,北历斜谷,径五丈原东。水出武功县,故亦谓之武功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