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三咩
北宋时对西藏中部地区的汉译称。宋张方平 《乐全集》 卷22: “秦州奏唃厮啰事”,称唃厮啰为 “武三咩” 人,武: 今西藏前藏地区; 三咩: 今扎囊县桑伊区。
北宋时对西藏中部地区的汉译称。宋张方平 《乐全集》 卷22: “秦州奏唃厮啰事”,称唃厮啰为 “武三咩” 人,武: 今西藏前藏地区; 三咩: 今扎囊县桑伊区。
明初置,在今江西吉安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:吉安守御千户所“在府治北。洪武二年置”。
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中右翼左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其其格南。
在今湖南常德市北六十里甘泉寺中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8引 《皇朝类苑》 云: “鼎州甘泉寺,介官道之侧,始寇莱公南迁日,题于东楹曰: ‘平仲酌泉经此,’ 回望北阙,黯然而去。未几丁晋公又过之,题于西楹曰
清光绪年间置,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星星峡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80哈密厅: 星星峡驿,“ 《康熙图》 作喀拉岭,两山夹峙,凿石为路。防兵十,旅店四,井水味淡而微。《侍行记》 谓水苦咸。盖今昔不同也”
一名聚落堡。在今山西大同县北三十里聚乐堡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 “聚落堡在大同县(治今大同市) 东六十里。……明天顺三年筑堡,城周三里。”
五代晋天福中楚改邵州置,治所在敏政县(今湖南邵阳市)。后汉复改邵州。五代楚天福年间改邵州置,治敏政县(今湖南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化县以南的资水流域(其支流夫夷水上游除外)和巫水上游。汉时复改邵
即石国。都城在柘折城 (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)。唐玄奘 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“石,或曰柘支,曰柘折。”
即渠县。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所在今四川渠县北贵福乡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8月由四川省渠县北部析置。以位县北得名。治桂馥(旧名贵福)。同年11月撤销,仍并入渠县。
即今河南舞钢市东北十四里武功乡。民国 《西平县志》 卷14: 同治五年 (1866) 正月,捻军大败于县南古蔡寨,“西窜出山店及舞阳武功二镇”。在陕西省武功县西部。面积41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
明改滨州站置,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红石垒村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9: 开原北陆路有 “海西宾州站”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