楗尾堰
即都江堰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上。《元和志》 卷31导江县: 楗尾堰 “在县西南二十五里。李冰作之,以防江决。破竹为笼,圆径三尺,长十丈,以石实中,累而壅水。汉成帝时,瓠子河决,王延塞之,用此法也,汉书所谓 ‘下淇圆之竹以为楗’”。
即都江堰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上。《元和志》 卷31导江县: 楗尾堰 “在县西南二十五里。李冰作之,以防江决。破竹为笼,圆径三尺,长十丈,以石实中,累而壅水。汉成帝时,瓠子河决,王延塞之,用此法也,汉书所谓 ‘下淇圆之竹以为楗’”。
北宋置,属合浦县。在今广西合浦县西南十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廉州合浦县:有“鹿井、三村二寨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 “鹿井寨”条下:合浦县“三村寨亦在县(合浦)西南,控宝蛤湾至海口,水路东南转海,至雷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古台城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隆安五年 (401),孙恩窥建康,豫州刺史谯王尚之 “帅精锐驰至,经屯积弩堂”。即此。
西汉置,属天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静宁县西南,南河西岸。东汉属汉阳郡。晋仍属天水郡。北魏废。北周复置,属略阳郡。隋属天水郡。唐初属秦州,开元二十二年(734)移治敬亲川(今甘肃秦安县西北三十里)。北宋时又
即今广东五华县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90:长乐县有水寨墟。1952年县治由华城镇迁治此。
①即今云南南部之红河。元代以来称礼社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临安府:礼社江“在府西。源出大理府赵州之定西岭,流经楚雄府定边县,合阳江之水,为定边河;东南流经镇南州,为马龙河;又南经
即和硕特南左翼中旗。在今青海同德县西南黄河以东一带。
①又名棘城。在今辽宁义县西北。西晋元康四年(294)鲜卑慕容廆由徒河之青山迁都于此。《晋书·慕容廆载记》:“廆以大棘城即帝颛顼之墟也,元康四年乃移居之,教以农桑,法制同于上国。”②又名棘壁。春秋宋邑。
1936年置,以原永宁府的蒗蕖州地合置,各取首字命名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。1952年改宁蒗县。1956年改设宁蒗彝族自治县。1936年由永胜县属宁蒗县佐改置,治大村街(今云南宁蒗彝
①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前凉张轨置,治所在晋兴县 (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湟水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乐都县以东、甘肃兰州市以西黄河湟水两岸地区。北魏废。②东晋大兴元年 (318) 分郁林郡置
亦作别笃山、别驾山。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。《明太祖实录》:洪武五年(1372)六月,征西将军冯胜、副将军傅友德进兵至亦集乃路,元守将以城降。师次别笃山口,元岐王朵儿只班遁去,追获其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