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西周、春秋诸侯国。嬴姓。在今陕西韩城市南二十里西少梁。青铜器 《梁伯戈》 有“梁伯作” 铭文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九年 (前641),“秦遂取梁”。即此。秦改为少梁邑。

②春秋周邑,后属楚。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哀公四年 (前491),楚人 “为一昔之期,袭梁及霍”。杜注: “梁,河南梁县西南故城也。” 《国语· 楚语下》: 楚 “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”。

③春秋时国名,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。一说在今山东成武县东。《管子·轻重戊》: “桓公曰: 鲁、梁之于齐也,千谷也,蜂螫也,齿之有唇也。今吾欲下鲁、梁,何行而可? 管子对曰: 鲁、梁之民俗为绨。公服绨,令左右服之,民从而服之,公因令齐勿敢为,必仰于鲁、梁,则是鲁、梁释其农事而作绨矣。桓公曰: 诺。即为服于泰山之阳。……鲁、梁之君闻之,则教其民为绨。” 注: “鲁、梁二国,在泰山之南,故为服于此,近其境也。” 此即 《史记· 封禅书》 中 “禅梁父” 之梁父。或以为即 《春秋 ·庄公三十二年》 “齐侯、宋公遇于梁丘” 之梁丘,则在成武县东。

④战国七雄之一。即魏。因徙都大梁 (今河南开封市),故称梁。


(1)古国名。西周、春秋诸侯国。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。遗物《梁伯戈》有“梁伯作”等铭文。《左传》桓公九年(前703年):“虢仲、芮伯、梁伯、荀侯、贾伯伐曲沃。”僖公十九年(前641年):梁伯“好土功”,秦趁其“民罢而弗堪”,灭之。秦为少梁邑。(2)古邑名。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。《左传》哀公四年(前491年):楚“袭梁及霍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丁堰河

    在今江苏武进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丁堰河“在府东十五里。南枕运河,北流二十里接网头河”。

  • 牡丹社

    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牡丹乡(石门村)东北十六里牡丹村。原为高山族排湾人村社。清同治十三年(1874)牡丹社人民在此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。台湾土著番社名。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牡丹乡东北牡丹村。清同治十三年(

  • 隘留关

    在今广西凭祥市东南油隘。土名竻竹根。南与越南那克连界。清徐廷旭 《越南辑略》 卷1:“隘留关今名油隘……系广西入越南之路。”②在今越南北部谅山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谅山府: 隘留关 “在府北文渊

  • 磁瓦关

    在今湖北竹溪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竹溪县 “白土关” 条下: “东四十里有磁瓦关,皆戍守处。”

  • 渭北

    又称北原。指今陕西省渭河以北的黄土台原区,为关中平原的组成部分。

  • 仓门山

    又名仓门、仓口。在今河北沙河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沙河县:仓门在“县西南一百二十里。《志》云:唐太宗为秦王时,击刘黑闼于河北,置仓于此,以通馈饷,故有仓门之名。或曰,建中年间,昭义帅李抱真与河北叛

  • 中吴

    ①江苏旧苏州府的别称。宋龚明之《中吴纪闻》,即记载苏州的风土、人物。②江苏镇江府的别称。明周祁《名义考》:“润州,中吴也。”镇江府在隋唐时为润州。(1)江苏省旧苏州府的别称。宋龚明之著《中吴纪闻》,即

  • 烂泥渡镇

    又称赖义渡镇。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西部黄浦江滨 (延安东路外滩对面)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上海县东有 “烂泥渡”。

  • 哆罔县

    亦作多刚县。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晏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。北宋后废。

  • 下窑隘

    在今江西赣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赣州府赣县:下窑隘“在府南。《志》云,府南又有文潭隘,俱路出信丰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