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柏山

柏山

①在今北京市门头沟西北青白口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柏山 “在府西北清白口社,山四旁多产柏,故名。上有寺,亦以柏山名”。

②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行唐县: 柏山在 “县西北三十五里。以山有古柏而名。相传窦建德尝屯兵于此”。

③一名烽台山。在今辽宁朝阳县南。《元一统志》: “兴中州南三十里,绵亘柏山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一》: 柏山 “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东七十里,亦名烽台山。山有十六峰,盘郁四十余里。山顶有辽安德州城废基,断井颓垣,犹可辩识,山半有辽灵岩寺旧址,乾统八年耶律劭碑尚存”。

④在今安徽泾县东北,青弋江北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泾县: 柏山 “在县东北三十五里,亦左难当拒辅公祏处,有白龟城,即难当所筑”。

⑤在今河南博爱县东北。清属河内县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一》: 柏山 “在河内县东北五十里。山多松柏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野 (壄) 县

    “壄” 又作 “埜”或 “野”。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南章水南岸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 “秦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,一军守南野之界。” 即此。西汉属豫章郡。东汉始改“壄” 为 “野”,

  • 龙滘水

   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顺德县:龙滘水“出县西南三十里龙头山,南流入于南海”。

  • 三茅镇

    又名三茅菴镇。即今江苏扬中市治三茅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丹徒县图:东北有三茅庵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扬中县治三茅镇。在江苏省扬中市中北部、三茅大港两岸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9

  • 武宅山

    一名武翟山。又名紫云山。在今山东嘉祥县东南二十八里。山下有武氏墓,前有石室,四壁有举世闻名的武梁祠画像。墓为汉从事武梁、吴郡丞武君、敦煌长史武斑、执金吾丞武荣之葬所。武氏祠建于东汉末年。宋代文学家欧阳

  • 望田店

    即今河南鄢陵县西南望田乡。明嘉靖《鄢陵县志》 卷2 《镇店》: “望田店,在县西南四十里。”

  • 集兴笼城

    在今云南嵩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嵩明州: 集兴笼城 “在州南。南诏时,清平官杨祐者,筑梅堂、阿葛笼、蒙琮笼、白笼、集兴笼诸城,周回相望,为犄角之势,抚定蛮民,甚有威绩,此即其所筑也”。

  • 会盟台

    在今山东阳谷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谓“即齐桓公会江、黄时所筑。又鲁将曹沫挟匕首劫齐桓公处,亦名阳谷亭”。

  • 白土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西北秃尾河上游。东汉建安末年废。②东汉置,属金城郡。治所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黄河北岸。后废。西晋复置,仍属金城郡。十六国后凉为三河郡治。北魏废为白土城。③北魏

  • 草屿

    ①即今福建平潭县南草屿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又见清 《海国闻见录》。②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,花屿之南。清高拱乾 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虎井屿转南即花屿、草屿,“二屿相连,澎山无草木,二屿颇有,故以花、草

  • 西喇木伦河

    亦作锡喇穆楞、失列门林、舍剌母林。古称饶乐水,又作弱洛水。唐称潢水(黄水)。即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。《清一统志·克什克腾》:潢河“在旗西一百五里。大辽水之西一源也。蒙古名西喇木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