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园堡
明正统四年 (1439) 筑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枣园乡。嘉靖十八年 (1539) 改属西路广武营。清乾隆三年 (1738) 城圯,八年复建,设把总。
村名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北部、黄河北岸。属枣园乡。人口780。因盛产红枣得名。明正统四年(1439年)筑堡,曾为驿站和屯兵之所。109国道、包兰铁路经此。
明正统四年 (1439) 筑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枣园乡。嘉靖十八年 (1539) 改属西路广武营。清乾隆三年 (1738) 城圯,八年复建,设把总。
村名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北部、黄河北岸。属枣园乡。人口780。因盛产红枣得名。明正统四年(1439年)筑堡,曾为驿站和屯兵之所。109国道、包兰铁路经此。
南朝梁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梁德县 (今广东信宜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信宜县北部地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后废。南朝梁置,治梁德县(今广东信宜市东北),属高州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信宜市一带。隋开皇时
又名纳雪、纳雪比如、哲如宗。即今西藏比如县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比如宗。1960年改设比如县。1916年置哲如宗,后改比如宗。治今西藏自治区比如县比如雄。1960年撤销,改设比如县。
西夏置,治所在宥州 (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乡古城)。《宋史·夏国传》: “元昊置十二监军司: 左厢宥州路五万人,以备鄜、延、麟、府。”
北周保定二年 (562) 置,治所在黄土县(今陕西旬阳县东汉江南岸)。三年 (563) 废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年)置,治黄土县(今陕西旬阳县东汉水南岸)。次年废。
即覆盎门。汉长安城南面东头一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大白杨、小白杨二村之北。《汉书·刘屈氂传》:戾太子军败,“南奔覆盎门,得出”。师古注:“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城门,一号杜门。”
在今湖北黄石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3兴国军: 散花洲 “在大冶县大江中流之南。世传周瑜败曹操于赤壁,吴王迎之,至此酾酒散花以劳军士,故谓之吴王散花洲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大冶县: 散花洲 “在西塞
北宋置,属德顺军。在今甘肃庄浪县西北。北宋时筑,在今甘肃省庄浪县西北。
即今贵州遵义县东北泗渡镇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遵义县:四渡站在“城北六十里”。
①北周天和五年(570)置,属陇州。治所在汧阳县(今陕西千阳县西北四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千阳县地。寻废。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陇州置,治所在汧源县(今陕西陇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千水流域及甘肃华亭县
①在今湖南澧县北。为九澧之 一。《楚辞·九歌》: “望涔阳兮极浦。” 即此。《水经·澧水注》:涔水“出西北天门郡界,南流径涔坪屯,屯堨涔水,溉田数千顷,又东南流注于澧水”。②在今陕西南郑县南。《水经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