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梓镇
即今江苏如皋市东南林梓镇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如皋县东南有林梓镇。
在江苏省如皋市东部、通扬运河畔。面积59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林梓,人口 6500。古称高阳荡,明初因梓树成林,改今名。1957年设林梓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6年置镇。2000年奚斜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等,特产“林梓潮糕”。有化工、纺织等厂。宁启铁路和如白平、双长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三国吴大司马吕岱墓和真武殿。
即今江苏如皋市东南林梓镇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如皋县东南有林梓镇。
在江苏省如皋市东部、通扬运河畔。面积59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林梓,人口 6500。古称高阳荡,明初因梓树成林,改今名。1957年设林梓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6年置镇。2000年奚斜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等,特产“林梓潮糕”。有化工、纺织等厂。宁启铁路和如白平、双长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三国吴大司马吕岱墓和真武殿。
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南。《清 一统志·曲靖府》 “紫溪山” 条引 《府志》: “明洪武二十六年,越州蛮阿资叛据龙窝,沐春讨之,至紫溪败其党,直抵龙窝擒之。”(1)古山名。在今云南省曲靖市东南。明初沐春讨当
在今广东和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和平县: 浰头山在 “县北八十里,亦曰和平峒。绵亘深远,接江西龙南县境。其最近龙南者为上浰,在岭冈者为中浰,和平峒谓之下浰。浰溪水出焉,旁多奇石,巉岩险
即今福建龙岩市东东宝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龙岩县:东宝山在“县东五里。《志》云,山麓旧产银砂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龙岩州》:东宝山“山麓旧产银砂,每风雨晦冥,常有宝气浮动”,故名。
即今河南项城市东南四十八里官会镇。清宣统 《项城县志》 卷1: 县有官会店。
元改西夏黑山威福监军司置,治所在兀剌海城(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)。明初废。
又作星显水、佈尔哈通河。即今吉林延吉境之布尔哈通河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布尔哈图河“在宁古塔城南四百里。源出城东南无名山,东流合英莪河、赫图河、图们河,会海兰河入噶哈哩河”。
即今印度孟加拉邦之加尔各答。清谢清高 《海录》: “明牙剌…又三四日到古里葛达,英吉利官军镇明牙剌者治此,有小城,城内唯住官军,商民环处城外。”
一作卢县。西汉置,属城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西。东汉初废。古县名。又作卢县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蒙阴县东北。属城阳国。东汉省。
在今江苏泰兴市东南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泰兴县: “范蔡港在县东南江中。明初攻泰州,张士诚遣兵赴援,舟师出大江,次范蔡港,别以小舟于江中孤山往来出没。太祖曰: 士诚欲分我兵势耳,我乘其怠,急攻泰州,
在今湖北兴山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4归州: 建阳峡 “在兴山县东七十里。源出宁都,入于香溪,委蛇曲折四十八渡,约十余里至建阳村中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兴山县: 建阳峡在 “县东南五十里,与州境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