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苏砦
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八十里。《宋史·王全斌传》:乾德三年(965)伐蜀,“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,造浮梁于江上, 蜀人见梁成, 弃砦而遁”。
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八十里。《宋史·王全斌传》:乾德三年(965)伐蜀,“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,造浮梁于江上, 蜀人见梁成, 弃砦而遁”。
又名王道门市。即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黄老门乡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3: 德化县西南有黄老门。
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卧龙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7夔州:义泉“源出卧龙山”。南宋王十朋《题卧龙山观音泉二十韵呈行可元章》诗云:“曰汲卧龙水,屡頳担夫肩。……官费接筒竹,民蠲沽水钱。丁零后来者,莫负义名泉。”
即今四川开县西南铁桥镇。清咸丰 《开县志》 卷3: 铁锁桥 “离城一百里”。
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望楼河口望楼港。明正德 《琼台志》 卷6崖州: 望楼港 “在州(治今崖城镇) 西八十里。水自抱里村岭下,流经望楼村入海。番国贡船泊此”。村名。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部。
在今四川城口县西北。清道光 《城口厅志》 卷4: 金钱寨 “距厅西九十里。山自陕西大界岭分支,绵亘数百里,至黄溪河后山,高峰特耸,俯视众山,四面皆悬崖”,相传为明左良玉扎营之所。清嘉庆初,白莲教义军起
①金置,属介休县。即今山西介休市东二十里洪山镇。②即今安徽太和县北八十里洪山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(1)在山西省介休市中部。面积27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洪山,人口5450。因位于狐
在今江西德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九江府德安县: 硖石泉 “在县东北二十里。地名峡石岭。泉水下流,灌田三百余亩”。
清置,属沭阳县。即今江苏新沂市东南高流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在江苏省新沂市东部偏北,东临沭阳县。面积83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流,人口4300。早年高、刘两姓迁此定居,得名高刘;后因地势
即今黑龙江省绥化市。民国林传甲《黑龙江乡土志》:“绥化县,在呼兰河上游,旧名北团林子。光绪设厅升府,今改县。”
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泉上镇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1933—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泉上县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