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田河
亦作渡田河。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、龙川县东北之寻邬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兴宁县:杜田河“在县北。《志》云:水自安远寻邬保东流百五十余里,复折而西流,名曰赤水渡。又西南流入龙川县界,为河明潭,下流注于东江”。
亦作渡田河。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、龙川县东北之寻邬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兴宁县:杜田河“在县北。《志》云:水自安远寻邬保东流百五十余里,复折而西流,名曰赤水渡。又西南流入龙川县界,为河明潭,下流注于东江”。
唐乾符二年 (875) 置,属戎州。即今四川南溪县。北宋乾德中移南溪县治此。唐乾符二年(875年)置,即今四川省南溪县。北宋乾德中移南溪县治此。
①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所镇。明为广宁中前所。清为中前所城。②在今四川盐源县西北前所乡。明置前所土千户。③在今云南宜良县西北。滇越铁路经此。
隋大业三年(607)改荡州置,治所在比景县(今越南平治天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平省、广治省部分地。后废。
又作爱也窟河。即今吉林东南中朝界河图门江上源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116:阿也苦河“源出长白山,东流入海”。
城名。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北。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:建武三年(27),“吴汉率七将军与刘永将苏茂战于广乐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古城名。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北。东汉建武二年(26年),更始故将苏茂据广东而臣于刘永;
在今四川铜梁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9合州:六嬴山“在巴川县西二十里。相传昔人御寇于此,六战皆捷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铜梁县:六嬴山在“县西三十五里。唐合州刺史赵延之集义兵于此,六战皆嬴,因名”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长蛇县置,属陇州。治所即今陕西宝鸡县西北县功镇。《寰宇记》卷32吴山县:“取县西吴山以称邑。”大业初改属扶风郡,后废。义宁元年(617)复置长蛇县。唐贞观元年(627)复名吴山
在今河南固始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固始县: 青峰岭在 “县南百里。有泉出焉,流为梅仙河,东北入于淮。《志》 云: 岭跨商、固二邑之境”。(1)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南。梅仙河源出此山,东流入淮。
即义慈惠石柱。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北北易水之滨石柱村。《寰宇记》卷67易县:石柱“在县东南三十里,临易水。《州郡志》:易州石柱,后魏末,杜(洛周)、葛(荣)乱杀人,骸骨狼藉如乱麻。至齐神武起兵扫除凶丑,拾
或作建宁郡。南朝宋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。大明八年 (464) 改为建宁左县。南齐复置建宁左郡,属司州。东魏改为北建宁郡。北周改为建宁郡。隋开皇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