杓里箐
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大定府》 引《黔西州志》:“路近遵义,中有平川,可容数万人,入路极险。其西有莫陇法地屯,危峰突峙,四面皆绝壁,惟后有间道可登。”
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大定府》 引《黔西州志》:“路近遵义,中有平川,可容数万人,入路极险。其西有莫陇法地屯,危峰突峙,四面皆绝壁,惟后有间道可登。”
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北大罗村。清咸丰《顺德县志》卷5:墟市有“大罗村”。
即今湖南株洲县(渌口镇)西南二十四里三门镇。因湘江中有三门滩,故名。原属湘潭县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湘潭县图:县东南有三门市。
明置,在今广西武鸣县东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武缘县: 黄桐驿在 “县东六十里,马驿也”。
在今贵州黔西县境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大坝洪“在清镇县西北一百五十里,入水西境内。明天启初,副将张彦方败贼,深入大坝洪冈岛,即此”。
三国吴黄龙三年(231)改由拳县置,属吴郡。治所在今浙江嘉兴市南。赤乌五年(242)以避太子和讳,改为嘉兴县。古县名。三国吴嘉禾元年(232年)改由拳县置,治今浙江省嘉兴市南。因野稻自生,故名。属吴郡
在今湖南临武县东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村名。在海南省琼海市东北部。属长坡镇。人口610。原名锡侯村,相传清代一李姓进士被朝廷封为锡侯,由此得名;后因该村属沙土地带,村后有一土堆,“锡侯”谐音为“赤土”,故名
1928年改巴戎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。1931年改为化隆县。旧县名。1928年由巴戎县改名,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驻地巴燕镇。巴燕,蒙古语意为“富饶”。原属甘肃省,1928年改
西汉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即今湖北京山县。后徙治今湖北仙桃市西北。西晋属竟陵郡。西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。治今湖北省京山县。属江夏郡。西魏废。
战国韩地。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十四里平高城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惠文王九年 (前290),“赵梁将,与齐合军攻韩,至鲁关下”。汉以后名鲁阳关。即“鲁阳关”。
在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北。《金史·武仙传》:天兴二年(1233),仙驻军顺阳,为宋兵所袭,“徙淅川之石穴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