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平府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治所在右玉县(今山西右玉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与左云、右玉以及内蒙古凉城、卓资县地。1912年废。
清雍正三年(1725年)置,治右玉县(今属山西)。属山西省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朔州、左云、右玉和内蒙古自治区凉城等市县。其后略有变迁。1912年废。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治所在右玉县(今山西右玉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与左云、右玉以及内蒙古凉城、卓资县地。1912年废。
清雍正三年(1725年)置,治右玉县(今属山西)。属山西省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朔州、左云、右玉和内蒙古自治区凉城等市县。其后略有变迁。1912年废。
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下川岛。在上川山之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9广州府谓“上川石山而下川土山,二山皆产香蜡竹藤之属,而上川为优。居民以贾海为业”。古岛屿名。即今广东省台山市南海中下川岛。与上川山对峙。为土山
①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太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清江县:太平市“在府(今临江镇)西南三十里。元时有巡司,明初革”。②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南太平镇。明、清置回岐巡司于此。
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围定镇西北古模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罗定州:建水巡司“治建水乡,后迁县东南古模村,又迁高要县白坭村,寻复还白模”。在今广东省罗定市东。明初于此置建水巡检司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夔州置,治所在奉节县(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奉节、巫溪、巫山、云阳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夔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夔州置。治奉节县(今县东)。辖境
亦译作鹤悉那、吉兹尼、哥疾宁。即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南加兹尼。《北史·西域传》:伽色尼国“都伽色尼城,在悉万斤南。……土出赤盐,多五果”。
又名柞水。即今陕西镇安县东乾祐河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3: 乾祐县有泎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镇安县: 泎水 “在县东五里。出秦岭,流入洵阳县界,合旬水入于汉江”。
今青海玛多县南之热曲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河源附录:赤宾河“又二三日,水西南来,名亦里出,与赤宾河合。又三四日,水南来,名忽阑。又水东南来,名也里术,合流入赤宾,其流浸大,始名黄河”。
北宋熙宁七年(1074)改扶欢县置,属南川县。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扶欢镇。后改为扶欢市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扶欢市“本唐溱州属县,夷贼王衮据为巢穴。熙宁四年三贼平,置为砦,后移寨官于归正,今止为
①在今湖北郧西县西马鞍关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郧西县“鸡岭关“条下:“马鞍关在县西七十里, 皆因山以名。”②明正统初设,在今广西藤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藤县:马鞍关在“县南二里。平南、岑溪、容县舟
在今河南商城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商城县:五水关河在“县西南十里。其源为考溪十八道,河出铜井山,旋转迂回,西南流为五水,入光山县界,合泊陂河而入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