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朔州

朔州

①北魏置,治所在云中郡盛乐县 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、和林格尔、清水河、准格尔等市县旗地及山西偏关、河曲二县一带。永熙中改为云州。

②北齐天保六年 (555) 置,治所在新城县 (今山西朔州市西南),八年 (557) 移治招远县 (隋改善阳县,即今朔州市)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马邑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改朔州,天宝元年 (742)改马邑郡,乾元元年 (758) 仍改朔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及应县、山阴、神池、五寨、偏关、河曲等县地。建中初移治马邑县 (今朔州市东北三十三里马邑村),寻复还故治。元属大同路,辖境缩减到相当今朔州市地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属大同府。清雍正三年 (1725) 改属朔平府。1912年改为朔县。

③西魏大统十一年 (545) 置,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庆阳县一带。北周保定元年(561) 废为周武防。

④北周天和中侨置,治所在洛邑县 (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)。建德中废。


(1)北魏太武帝置,治盛乐城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)。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、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及和林格尔、清水河、托克托等县,准格尔、达拉特、杭锦等旗地。正光五年(524年)改为云州。(2)北魏正光五年(524年)以怀朔镇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西南。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和固阳县、乌拉特前旗等地。时六镇起义军已占领怀朔镇,孝昌中乃寄治并州界,在今山西省寿阳县界,东魏又侨置于介休县界。北周废。(3)又名北朔州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年)置,治新城县(今山西朔州市东北)。八年徙治马邑城,另置招远县(隋改善阳,唐改鄯阳,今朔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朔州市一带。隋大业初改为代郡,寻改为马邑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朔州,天宝元年又改为马邑郡,乾元初仍改为朔州。五代晋天福初地属契丹。明初以州治鄯阳县省入。清不辖县,1912年改为朔县。北宋雍熙三年(986年)宋将杨业为辽所败,遇伏被俘于此。(4)西魏大统十一年(545年)置,治今甘肃省庆阳县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环江中上游地区。北周保定元年(561年)改周武防。(5)北周天和中侨置,治洛邑县(今陕西宝鸡市虢镇)。辖境不详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褒墓

    在今四川资阳市北沱江西岸昆仑乡墨池坝。《元和志》卷31资阳县:“王褒墓在县西北十五里。褒,资中人也。宣帝使祠金马、碧鸡,道病死。”

  • 戚县

    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市西南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说:“沂州临沂县有汉戚县故城。” 《续山东考古录》 卷20谓疑即县西南四十里之舜歌城。三国魏属东海国。西晋以后废。

  • 江西

    ①隋唐以前,对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的惯称;另外,与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称为江东相对而言,又可泛称长江以北包括中原地区在内为江西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江西皆反”即指此。②唐方镇名。广德二年(76

  • 㴲水

    百泉河之别称。 即今河北省南部之顺水河。源于今河北邢台市南百泉,东北经南和、任县,注入大陆泽。《说文》: “㴲水出赵国襄国, 东入湡。”《隋书· 地理志》: 襄国郡龙冈县 “有œ

  • 淳义县

    唐武德六年 (623) 置,属云州。治所在今陕西清涧县境。贞观二年 (628) 废。

  • 朝城

    在今河南南乐县东韩张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6南乐县 “昌城” 条下: “县东二十五里有故朝城,近山东朝城县界。唐开元中,以此名县。今其地名韩张堡。”

  • 铁丘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上蔡县: 铁丘台 “相传汉光武曾驻此”。

  • 滶河镇

    北宋置。属长寿县。在今湖北钟祥市北。

  • 紫霞洞

    在今广西龙州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府》: 紫霞洞 “在龙州厅南三十里。高二丈许,阔几二丈。大江水经其下”。崖壁有摩崖石刻四十余方。

  • 宣威营

    明置,即今贵州麻江县东南宣威镇。《明史·贵州土司传》: 万历十四年 (1586) “土舍吴楠、王国聘虑阿其叵测祸及己,请以答干、鸡贾、甲多诸寨属蒙诏,立宣威营,岁输赋”。清废。明置,即今贵州省麻江县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