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曲阳县

曲阳县

①秦置,属恒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。西汉改置上曲阳县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复名曲阳县,属中山郡。治所即今河北曲阳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)改名石邑县,次年又改名恒阳县。唐元和十五年(820)复名曲阳县,属定州。宋属中山府。元属保定路。明属定州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②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沭阳县东南。东汉为侯国,属下邳国。西晋废。

③西汉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淮南市东。东汉改为西曲阳县。

④东晋侨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。南齐后废。

⑤北魏改下曲阳县置,为巨鹿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北晋州市西五里鼓城村。北齐废入藁城县。

⑥南朝宋侨置,属豫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境内。北齐废。

⑦南朝梁侨置(一说北魏置),属北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或霍山县境。后废。

⑧即曲易县。治所在今越南海兴省海阳县附近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作“曲阳”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淮南市东南。因在淮曲之阳而得名。属九江郡。河平二年(前27年)为侯国,后复为县。东汉时因与下邳国曲阳县同名,改名西曲阳县。西晋后废。北齐复置曲阳县,旋废入定远县。(2)西汉置,治今江苏省沭阳县东南。属东海郡。因位于淮曲之阳得名。西晋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八年复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中西部。属保定市。面积 1068 平方千米。人口53.1万。辖4镇、1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恒州镇。战国时为曲阳邑,以城东山曲之阳得名。秦置曲阳县,属恒山郡。西汉更名上曲阳县,治今县西。北魏景明元年(500年)徙今治,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省入新市县,景明元年(500年)复置,治今址,属中山郡。北齐改曲阳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更名石邑县,七年改名恒阳县。唐元和十五年(820年)复名曲阳县,属定州。宋属中山府。元初升为恒州,后复为县,属保定路。明、清属定州。1913年属直隶省保定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,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9年属察哈尔省,后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。1954年改属保定专区,1958年并入定县,1961年复设,属保定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4年划归保定市。地处太行山山地丘陵区东缘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。有唐河、孟良河、沙河及王快水库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甘薯。盛产红枣、鸭梨。有石雕、煤炭、机械、陶瓷、玻璃等工业。民间石雕历史悠久,技艺精湛,素有“雕刻之乡”美称。京获、定阜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北岳庙、定窑遗址、钓鱼台仰韶文化遗址和八会寺石佛龛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西道

    唐开元时分江南道置江南西道,简称江西道。即“江南西道(1)”。

  • 汤上村

   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。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即东县治此。

  • 高梁河

    ①又称高良河、高梁水、皂河。源出今北京城西北紫竹院公园,东流经西直门外高梁桥,至德胜门水关转而东南,沿什刹海,折而东南斜穿今北京内、外城,过天坛、龙潭湖,由东南十里河村注入古㶟水 (今永

  • 荻芦镇

   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黄岐半岛北端之北茭。元置巡司于此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改名北茭镇。

  • 卢循城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4广州南海县:卢循故城“在县南六里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9广州:卢循城“在州南岸,状如方壶。又《番禺新志》云,卢循城在郡南十里,与广州隔江相对,今故堞隐然”。《方舆纪要》

  • 城南佳趣堂

    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东芝溪上。明王鏊 《姑苏志》 卷31: 城南佳趣堂,“邑人虞子贤尝得朱晦庵和张广汉忠献城南杂咏真迹,遂筑堂以居。番阳周伯琦题扁曰: ‘城南佳趣’”。

  • 东冢集

    即今山东昌邑县东北二十四里东冢乡。清乾隆《昌邑县志》卷2有东冢集。

  • 热当寨

    即今四川若尔盖县北红星乡 (热当坝)。清雍正元年 (1723) 置热当寨土百户。

  • 望星关

    即今四川茂县西南四十五里七星关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: 西川节度使高骈 “戍望星、清溪等关”。

  • 扬州卫

    明洪武四年(1371)置,直隶南京中军都督府。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南。清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