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晋阳县

晋阳县

①秦庄襄王二年 (前248),取赵晋阳邑置,秦为太原郡治。治所在晋阳城 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村)。东汉后兼为并州治所。北齐河清四年(565) 移治汾水之东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还治古城营。五代晋及北汉都此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(979)废。

②南朝梁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东至县东北六十里坦埠附近。坦埠乡旧称晋阳乡。隋开皇九年(589) 废入彭泽县。


古县名。(1)秦置,治晋阳城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)。秦、汉为太原郡治,东汉后又为并州治。西晋末扩展城垣,周27里。北齐河清中于汾水(今汾河)东岸增筑一城,州郡与县分城而治,州郡治旧城(西城),县治新城(东城)。武平中又于旧城内增置龙山县。隋开皇中改龙山县为晋阳县,改晋阳县为太原县。唐于东西二城间跨汾水筑中城,三城周凡40里;建号北京,兼为河东节度使治所。五代时先后为晋及北汉国都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平北汉,毁晋阳城宫殿,移并州于阳曲(今山西太原市),并晋阳、太原二县为一,改名平晋,移治于旧城东北,另建新城。(2)南朝梁置,治今安徽省东至县东流镇东北。属太原郡。隋平陈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郎岱县

    1913年改郎岱厅置,属贵州贵西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六枝特区西南郎岱镇。据1982年版 《六盘水市地名录》 引 《郎岱县访稿》 记载: “郎岱之得名来历已久,在明初即有是称。有谓因建城于古郎山之间,故曰郎

  • 海坛 (壇) 山

    一作海澶山,又名东岚山。即今福建平潭县海坛岛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4福州府 《山川》:海坛山 “在福清县东南,海上远望如坛,因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福清县: 海坛山 “上多云气,亦名东岚山”。

  • 乾归城

    在今陕西凤翔县西。《元和志》 卷2凤翔府天兴县: 乾归故城 “在县西四十三里,乞伏乾归据苑川,自号西秦,因筑此城”。

  • 南海府

    唐渤海国置,号南京。治所在沃州 (今朝鲜咸兴。一说镜城北道镜城或咸镜南道北青)。辖境相当今朝鲜清川江上游以东、龙兴江以北、大川江以西一带。辽废。渤海置,号南京。治沃州(在今朝鲜咸兴,或谓即今咸镜北道镜

  • 枞阳上镇

    即今安徽枞阳县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二》: 枞阳上镇 “在桐城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《县志》: 旧县置河泊所凡六,长河河泊所在枞阳上镇”。

  • 振武城

    十六国属前凉。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69前凉录: 张骏太元三年 (东晋咸和二年,即公元327年),前赵刘胤西伐张骏,“乘胜追奔济河,攻陷令居,入据振武,河西大震”。即此。在

  • 羡阳县

    即滠阳县。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。《宋书·州郡志》 作羡阳县。

  • 文昌县

    ①唐贞观元年(627)改平昌县置,属崖州。治所在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69文昌县:“取偃武修文之意。”北宋改属琼州。元属乾宁军民安抚司,至顺二年(1331)移治北山都(今文昌县)。明属琼州

  • 任城卫

    明洪武初设兖州左卫,后改任城卫,属山东都司。治所即今山东兖州市。后废。

  • 满城

    清康熙五十七年 (1718) 建,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南部。《清一统志·成都府一》 “成都府城”条内: “满城在府城西。周四里五分,门五。康熙五十七年建,乾隆五十年修。” 驻成都将军及满州八旗兵。宣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