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晋慈

晋慈

唐方镇名。兴元元年 (784) 置晋慈隰节度使,治所在晋州 (今山西临汾市)。寻罢。贞元四年(788) 复置为防御观察使,元和三年 (808) 又罢,以三州隶河中节度使。长庆二年 (822) 复置为晋慈都团练观察使,仅领晋、慈二州。后并入河中节度使。


唐方镇名。兴元元年(784年)置晋慈隰节度使,寻省。贞元四年(788年)复置为防御观察使。治晋州(治今山西临汾市西南)。领晋、慈、隰三州。元和三年(808年)又罢。长庆二年(822年)复置为晋慈都团练观察使,领晋、慈二州,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汾西、霍州、洪洞、古县、浮山、临汾、吉县、乡宁等市县及安泽县南部地。大和元年(827年)建号保义军,同年并入河中节度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武垅山

    在今台湾省台南县南。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2:大武笼山“在马鞍山西北。尤高耸”。乾隆间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作“大武垅山”。山下有大武垅社,山因社名。

  • 青城县

    ①唐武德四年 (621) 析太湖县置,属舒州。治所在今安徽太湖县东上格城。七年 (624) 废入荆阳县。②唐开元十八年 (730) 改清城县置,属蜀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徐渡乡杜家墩子。以青城山

  • 棺木峡

    在今湖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西北二十里。邵博 《闻见后录》 卷30: “三峡中石壁千万仞,飞鸟悬猿不可及之处,有洞穴累棺椁,或大或小,历历可数。峡中人谓仙人棺椁云。”

  • 殽黾

    一作崤渑,又称崤塞、二崤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、渑池县西。为崤山、渑池间东西交通要隘。《汉书· 周亚夫传》: 景帝三年 (前 154),吴、楚反。赵涉遮说亚夫,“吴王素富,怀辑死士久矣。此知将军且行, 必

  • 凌云 (雲) 寺

   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。寺以山名。因寺左侧有世界最大的弥勒石刻像乐山大佛,亦名大佛寺。寺始建于唐,元代寺毁。明洪武八年 (1375) 重建,明末又遭兵燹。清康熙六年(1667) 重建。此后又多次修

  • 改子

    在今新疆阿克陶县西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4蒲犁:改子(庄)在“城北五百里”。

  • 鹅毛口支线

    从今山西怀仁县西北至鹅毛口。长9.5公里。为同蒲铁路支线。日伪于 1945年修筑。次年被拆除。

  • 荆山洪

    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淮河畔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四年 (957),“帝 (指周世宗) 驰至荆山洪”。胡三省注: “即梁武帝筑堰之地。”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、淮河岸边。五代周显德四年(957年)周世

  • 灰沟营堡

    即今山西河曲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河曲县:灰沟营堡“在偏关西六十里。……堡宣德四年置,万历五年修筑,周一里有奇。二十二年革。边口有半角尖、吴峪口等处为最冲。成化十八年抚臣何乔新败敌于灰沟,是也”。

  • 南屿

    ①即今福建闽侯县东南南屿镇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移五县寨巡司于此。②即今台湾澎湖群岛南端之七美屿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“南屿亦名大屿,先时居民甚多,以波涛不测,移居八罩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