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宁路
元大德九年 (1305) 改平阳路置,治所在临汾县 (今山西临汾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、灵石、和顺县以南地区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平阳府。
元大德九年(1305年)因地震以平阳路改名,治临汾县(今山西临汾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黄河以东,太行山以西,石楼、介休、和顺等市县以南地区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为平阳府。
元大德九年 (1305) 改平阳路置,治所在临汾县 (今山西临汾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、灵石、和顺县以南地区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平阳府。
元大德九年(1305年)因地震以平阳路改名,治临汾县(今山西临汾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黄河以东,太行山以西,石楼、介休、和顺等市县以南地区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为平阳府。
在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北二十四里高丽营镇。清置经制外委驻守。
即今陕西横山县东响水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1榆林镇: 响水堡 “旧为绥德州属砦,成化二年边臣王復议移黑河山,改名平夷堡。七年,余子俊以平夷水泉枯涸,复还故治”。清初设都司驻守。明正统二年(1437年)
明正统元年 (1436) 置,在今湖北宜城市南。清以后废。
即今河北遵化市西南四十里东新庄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遵化州图:西南有东辛庄镇。在辽宁省兴城市南部。面积83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,满族占60%。镇人民政府驻东辛庄,人口 1410。明初辛姓兄弟二
即今河南鹿邑县西北阳湖口乡。清光绪《鹿邑县志》卷3《市集》:“阳湖口集,去城三十里。”
①西汉钩弋夫人的陵墓。在今陕西淳化县北铁王乡南大圪垯村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武帝后元二年(前87),“钩弋倢伃从幸甘泉宫,有过见谴,以忧死,因葬云阳。……昭帝即位,追尊钩弋倢伃为皇太后,发卒二万人起云陵
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,接浙江临安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汤公山“在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 一名商山。其右为马蹄岭,路通浙江昌化县。左有铜岭关,路通于潜”。
在今湖北宣恩县南,接湖南龙山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忠建宣抚司: 胜水关在 “司东南三百里”。
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二十二里浈水(北江)之西,与皋石山相对,其中即浈阳峡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“溱水又西南,历皋口、太尉二山之间,是曰浈阳峡。”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太尉山“相传汉邓彪尝至此,召还为太尉,
亦作巴燕戎格渠。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中部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西宁府:巴燕戎格厅“巴燕戎格河出小积石山东麓,纳厅境诸小水,南入黄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