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明中都城

明中都城

在今安徽凤阳县城西北隅凤凰山之阳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九月,诏 “以临濠为中都,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”,营建达六年之久。主要建筑有外、中、内三城。外城周五十余里,中城周十三里,内城周六里。内城高约15米,城内殿宇壮丽。有太庙、社稷、中书省、大都督府、御史台、中都城隍庙、开国功臣庙、历代帝王庙、中都国子监、演武厅、校场等。清康熙六年 (1667) 移凤阳县治于城内,改称县城。现仅存西华门、午门及一段城墙。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即明中都皇故城。在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北隅凤凰山之阳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,太祖朱元璋下诏,“取中天下而立,定四海之民”,以其发祥之地凤阳为中都,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。集中全国名材和百工技艺,营建达6年之久。主要建筑有外、中、内三城。外城周25千米多,中城周6.5千米,内城周3千米。内城高约15米,城内殿宇壮丽,雕饰奇巧。有太庙、太社稷、大都督府、御史台、朝日坛、中都城隍庙、开国功臣庙、历代帝王庙、中都国子监等建筑。清康熙时,诗人张宣《登中都鼓楼》诗云:“飞甍画栋连空起,濠梁城外月如水。踏春人踞最高颠,灯光散落千门里。”《中都志》称:“规制之盛,实冠天下。”是古代最豪华壮丽的都城建筑之一,在艺术上继承了宋元时期的传统,又开创了明清时期的新风格,在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。明亡后,内城建筑基本完好,清康熙六年(1667年)凤阳县治移于内。此后历经沧桑,中都城毁坏,现仅存残破的西华门、午门及一段970米城墙。近年已对西华门、午门进行部分修整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望楼港

    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望楼河口望楼港。明正德 《琼台志》 卷6崖州: 望楼港 “在州(治今崖城镇) 西八十里。水自抱里村岭下,流经望楼村入海。番国贡船泊此”。村名。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部。

  • 雪堂

    在今湖北黄州市东。北宋苏轼建于东坡。南宋陆游 《入蜀记》: 居士亭 “下面南一堂颇雄,四壁皆画雪,堂中有苏公像,乌帽紫裘,横按筇杖,是为雪堂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9黄州 “东坡” 条: “ (元丰)

  • 流溪县

    唐开耀元年 (681) 置,属果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南九十里金风镇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) 省入南充县。南宋绍兴二十七年 (1157) 复置。宝庆三年 (1227) 属顺庆府。元至元二十年(12

  • 塔桥寨

    即今河南上蔡县东三十八里塔桥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1: 同治四年 (1865) 七月,赖汶光 “乘势攻破上蔡之洙湖里寨、塔桥寨、洪桥寨”。

  • 固本堤 (隄)

    在今江西樟树市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清江县: 固本堤在 “府城 (今临江镇)东。古堤也。赣、袁二水合流东下,最易冲啮。宋嘉定迄咸淳,守土者相继伐石甃砌为堤,水方顺道。元大德间亦常增修。明朝宏治

  • 石船场

   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北石船镇。清道光《江北厅志》卷2:石船场“去城一百四十里”。

  • 蔡御窑街

    一作蔡玉窑。即今陕西柞水县东南窑镇乡。清光绪 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 孝义厅: 蔡御窑街“在厅 (今柞水县) 东三十里”。

  • 湟溪 (谿) 关

    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北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 “佗即移檄告横浦、阳山、湟谿关曰: ‘盗兵且至,急绝道聚兵自守!’”指此。

  • 高白镇

    清置,属清源县。在今山西清徐县西南二十里高白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 高白镇 “在(清源) 县西南二十里。一名蒿泊镇”。

  • 循州路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循州安抚司,十六年改循州路,属江西行省。治所在龙川县 (今广东龙川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龙川、和平、兴宁、五华、连平等市县地。二十三年 (1286) 复改为循州。元至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