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溪
即马连溪。在今四川巫溪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1大宁监载杜如箎诗云: “险绝昌溪水,如何亦问津。命分毫发地,利役古今人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大宁县: “又有马连溪,亦曰昌溪。”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歙县中部偏北、昌源河西岸。昌溪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500。因昌源河又名昌溪,地以溪名。产茶叶、蚕茧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等。有制茶、纸盒、地毯等厂。有公路南至定潭接徽岔公路。
即马连溪。在今四川巫溪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1大宁监载杜如箎诗云: “险绝昌溪水,如何亦问津。命分毫发地,利役古今人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大宁县: “又有马连溪,亦曰昌溪。”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歙县中部偏北、昌源河西岸。昌溪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500。因昌源河又名昌溪,地以溪名。产茶叶、蚕茧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等。有制茶、纸盒、地毯等厂。有公路南至定潭接徽岔公路。
在今河南卢氏县南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元嘉二十七年(450),“元景以军食不足,难可旷日相持,乃束马悬车,引军上百丈崖,出温谷,以入卢氏”。在今河南省卢氏县南。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(450年)北伐,雍州
金置。治所在化成关(今辽宁大连市北南关岭)。《金史·宗室·齐传》:“复州合厮罕关地方七百余里,因围猎,禁民樵捕。齐言其地肥衍,令赋民开种则公私有益。上然之,为弛禁,即牧民以居,田收其利,因名其地曰合厮
即今江西新干县城。原名市南村。五代杨吴时为都制置使治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新淦县: 制置城 “即今县治。《志》 云,唐常置虔、吉五州巡简使于新淦。五代梁开平四年,杨吴亦置制置院于此。《五代史》,
在今山东潍坊市寒亭镇东南十八里后吉家。隋大业初改潍水县为下密县治此。唐武德八年(625)废。以其在旧下密县城(今潍坊市)东,俗称东下密。
①三国魏黄初五年(224)开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隅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黄初五年(224),“是岁,穿天渊池”。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卷1:“华林园中有大海,即魏天渊池。池中犹有文
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)置,属永昌府。治所即今云南龙陵县。傣语称“勐龙”,意为陵墓区,音译“龙”,重复意译“陵”,因名龙陵。1913年废为县。
亦作观亭山、峡山。在今广东清远市东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“溱水又西南径中宿县,会 一里水。其处隘,名之为观峡,连山交枕,绝岩壁竦。下有神庙,背阿面流,坛宇虚肃,庙渚攒石,巉岩乱峙中川。”《元和志》卷34
①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英金河南。明永乐十九年 (1421) 命边将置逻骑营于神树之地。正统九年(1444) 命陈怀出古北口,过神树,破福余、全宁,皆此。②即今黑龙江铁力市东神树镇。滨黑铁路有支线(绥神线
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广宗县(今河北威县东南二十里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威县地。寻废。孝昌中复置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废。北周建德七年(578)复置, 属贝州。治所在武强县(今威县北
①瓯江支流。即今浙江武义县西南宣平港上源之桃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宣平县: 桃溪在 “县(治今柳城镇) 北三十里”。②一名永春溪。即今福建永春县南桃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永春县: 桃溪在 “县治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