斜岩山
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9合州: 斜岩 “在石照县东北八十里,高十余里。有石横亘,岩腹如拖修帛,迤长四五里,岩以此得名。环左右百里,望之如积雪,与日相射。下有穴,俗谓之龙洞。水由洞中出。洞中有垣有宇,周以乳石,如笋如枿,有双石柱。龙潭石壁如削,水绕壁以出,流为大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合州: 斜岩山 “岩石奇胜,岩下有洞,内有龙湫”。
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9合州: 斜岩 “在石照县东北八十里,高十余里。有石横亘,岩腹如拖修帛,迤长四五里,岩以此得名。环左右百里,望之如积雪,与日相射。下有穴,俗谓之龙洞。水由洞中出。洞中有垣有宇,周以乳石,如笋如枿,有双石柱。龙潭石壁如削,水绕壁以出,流为大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合州: 斜岩山 “岩石奇胜,岩下有洞,内有龙湫”。
清置,属潞城县。即今山西潞城县东微子镇。在山西省潞城市中东部。面积72.9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北街,人口3780。驻地以殷商纣王之庶兄微子的封地而得名。《大清一统志》潞安府古道:微子城
即今湖北宜昌市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出峡,东南流,径故城洲。洲附北岸,洲头曰郭洲,长二里,广一里。上有步阐故城,方圆称洲,周回略满。故城洲上,城周一里,吴西陵督步骘所筑也。孙皓凤凰元年,骘息阐复为
即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水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万承州: “西南有绿降水,亦名玉带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太平府》: 绿降水 “在万承土州 (治今龙门镇) 西南十里。源出州东南境,环绕州前,又西入养利州界合通
唐贞观元年 (627) 废端源县置,属茂州。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。二年改置涂州。
①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上都河北岸。明杨荣《北征记》:永乐二十二年(1424),朱棣北征,五月“丁丑次环州。戊寅,次双塔。己卯, 次开平”。②在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宁远卫:双塔“在卫东
即营陵。春秋杞国都。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。《春秋》: 僖公十四年 (前646),“诸侯城缘陵”。杜注: “缘陵,杞邑。辟淮夷,迁都于缘陵。” 西汉置营陵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北海郡营陵注: 薛
又名马粪巷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北。《梁书·王志传》:“志家世居建康禁中里马蕃巷,父僧虔以来,门风多宽恕,志尤惇厚。……时人号马蕃诸王为长者。”
战国燕邑,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孝成王七年 (前259),“武垣令傅豹、王容、苏射率燕众反燕地”。秦置武垣县。古邑名。战国燕邑,即今河北省肃宁县东南武垣城。秦置为县。赵孝成王七年(前
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五十二里淮口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为小潢河支流。在今河南新县、光山二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光山县 “梅林河” 条下: “县南九十里有陡山河,……东北流入官渡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