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桥
在今浙江温岭市新河镇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太平县:斗桥“在新河所西北。嘉靖中,戚继光屯此,与倭战,败之”。
在今浙江温岭市新河镇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太平县:斗桥“在新河所西北。嘉靖中,戚继光屯此,与倭战,败之”。
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悼襄王六年 (前239),“封长安君以饶”。《正义》: “即饶阳也。瀛州饶阳县东二十里饶阳故城。” 西汉置饶阳县。
即今河北崇礼县及张家口市境之清水河。《魏书·道武帝纪》:登国二年(387),“帝幸宁川”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于延水又东,左与宁川水合。水“出西北,东南径小宁县故城西,东南流注于延水”。古
北周置,为南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。隋开皇初改为南阳县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属宛州。八年(625)废入南阳县。古县名。北周并宛、上陌二县置,治今河南省南阳市。属南阳郡。隋开皇初改名南阳县。
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37临江府:太平江“在府治(今临江镇)西三十里。自蒙山之阳八十四源合流入袁江”。
即今台湾省苗栗县西南通霄镇。原为吞霄社。清康熙三十八年(1699)土官卓个卓雾亚生起事被擒杀于此。清设吞霄汛,有外委驻守。日本占领期间设吞霄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通霄镇。本台湾土著番社名。即今
即伊克托苏图河。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都斯图河。为黄河支流。
在今湖北秭归县境。《后汉书·和帝纪》:永元十二年 (100),“秭归山崩”。李贤注: “ 《东观记》 曰: 秭归山高四百余丈,崩填溪水,厌杀百余人。”
即今四川会理县北益门镇。同治《会理州志》卷9:夷门“治北五十里”。清设把总驻防。
元置,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。明废。
亦作陆家集、陆集镇。即今河南范县东南三十八里陆集乡。明嘉靖《范县志》卷2:有六家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