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敖山

敖山

①在今山东新泰市东南十五里。《国语·晋语》: “范献子聘于鲁,问具山、敖山”,即此。今俗称青云山。

②在今河南荥阳市北。《尚书·序》: “仲丁迁嚣。” 《史记·殷本纪》: “帝中丁迁于隞。” 《索隐》:“隞亦作 ‘嚣’,并音敖字。” 《诗经·小雅·车攻》:“搏兽于敖。” 《左传》: 宣公十二年 (前597),“晋师在敖、鄗之间”。《水经·济水》: “济水又东径敖山北……其山上有城,即殷帝仲丁之所迁也。” 秦置敖仓于此。


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。《左传》宣公十二年(前597年):“晋师在敖、鄗之间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潭溪

    在今湖南溆浦县南一百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一》:龙潭溪“源亦出分水隘,东流过龙潭巡司(今龙潭镇)前,汇而为潭。由地中行二里复出,又东北流,至县东入溆水”。

  • 南和郡

    北周置,属洺州。治所在南和县 (今河北南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置,治南和县(今属河北)。属洺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一带。隋开皇初省。

  • 狼溪

   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。出狼山下,西北流注入大清河 (即今黄河)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又有狼水出东南大槛山狼溪,西北径谷城西,又北有西流泉,出城东近山,西北径谷城北,西注狼水。” 金赵秉文 《滏水集》

  • 砂堰

   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。《宋史·魏胜传》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(1161),“胜军已入城,金兵径趋城东,欲过砂堰圜城为营。胜先已据堰备之,金军不得过,拒战竟日,终不能近”。

  • 正觉寺

    ①俗称大寺。在今山西长治县(韩店镇)西北二十里看寺村。清光绪《长治县志》卷3:正觉寺“在城(今长治市)南二十里刊字村。唐太和间建”。寺名取佛经中“登上正觉彼岸”之意。②南朝宋泰始中建。原名延祚寺,又名

  • 符水

    在今四川通江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40符阳县: 符水 “源出县东南三百步,西流经县南九十步,又西流入思公水”。符阳县以此名。清道光 《通江县志》 卷2: 符水 “在县西北,今小江也”。

  • 新栅

    在今河北清河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十二年 (387),“安次人齐涉聚众八千余家据新栅,降燕,燕主 (慕容) 垂拜涉魏郡太守。既而复叛,……高阳王 (慕容) 隆言于垂曰: ‘新栅坚固,攻之未易猝

  • 可弗叉国

    即钦察国。都城在今俄罗斯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下游之间、里海北岸。元耶律楚材《西游录》上:“黑色印度之西北有可弗叉国。数千里皆平川,无复丘垤。”《元史·郭宝玉传》:辛巳(1221),“可弗叉国唯算端罕破乃

  • 札萨克图汗部

    “札”又作“扎”。外蒙古旧部名。原为17世纪时喀尔喀三部之一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后为喀尔喀四部之一。所部十九旗,会盟于札克河源毕都哩雅诺尔。牧地约当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和扎布汗、库苏古尔、乌布苏

  • 榆林道

    1914年由陕北道改置,属陕西省。治榆林县 (今陕西榆林市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黄陵、宜君、洛川、黄龙、宜川以北,定边、横山、榆林、神木、府谷诸县市长城以南地区 (靖边以长城外宁条梁镇以南为界)。19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