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扬州市

扬州市

1949年由江都县析置,属苏北行署区。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。1950年后苏北行署驻地移此。1952年改属江苏省。


简称扬,别称广陵。在江苏省中部、长江下游北岸。全市面积 6658 平方千米(市辖区 1034 平方千米)。人口453.6万(市辖区112.5万)。辖广陵、邗江、维扬3区和宝应县,代管高邮、江都、仪征3县级市。市人民政府驻维扬区。战国时为广陵邑。秦置广陵县。后历为国、郡、州、路、府等治所。西汉初为荆国、吴国,景帝四年(前153年)改名江都国,并置江都县。武帝元狩三年(前120年)改广陵国。东汉建武中改为广陵郡。三国魏迁治淮阴县。东晋还治广陵。南朝宋元嘉八年(431年)为侨南兖州治。北齐改东广州,又为广陵、江阳郡治。陈复为南兖州。北周改吴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郡,改州为扬州,是为三国吴以后置于今南京市之扬州移今市之始。开皇十八年改广陵县为邗江县,大业初废州改为江都郡,改县为江阳,又移江都县于今市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为兖州,七年改邗州,九年复为扬州。天宝初改广陵郡,乾元初复为扬州。五代初杨行密称吴王,都于此,改为江都府。南唐复改江阳县为广陵县。宋称扬州,省广陵县入江都县。元置扬州路。元末朱元璋改淮海府、维扬府,旋称扬州府。清仍称扬州府。1912年废府留江都县。1914年属淮扬道,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49年析江都县城厢置市。1951年改由苏北行署区直辖。1953年属扬州专区,为扬州专署驻地。1954年为省辖市(地级)。1958年复属扬州专区。1970年为扬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。1983年扬州地区撤销,改设地级扬州市;原扬州地区所属泰州市和江都、邗江、泰县、高邮、靖江、宝应、泰兴、兴化、仪征九县划入。1986年仪征县改市,1987年兴化县改市,1991年高邮县改市,1992年泰兴县改市,1993年靖江县改市。1994年江都县改市,泰县改姜堰市。1996年泰州市升设地级市,将泰兴、靖江、兴化、姜堰四县级市划归泰州市。2000年邗江县改区。地处江淮之间,京杭运河、通扬运河、新通扬运河等流经境内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市郊农产以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棉花为主,并产蚕茧、茶叶、花卉、竹木。水产养殖业较发达。自古为淮盐总汇,商业发达。有机械、造船、冶金、纺织、化学、电子、仪表、建材、食品等工业。以产酱菜、玉器、漆器、绢花著名。长江、京杭运河、通扬运河和宁通、京沪高速公路、328国道等为交通干道。市境南部建有润扬公路大桥。有扬州大学等高等学校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瘦西湖、大明寺、个园、何园、唐城遗址、文昌阁、史可法祠墓、文峰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静福山

    即今广东连州市北福山。《寰宇记》 (残本) 卷117连州桂阳县: 静福山 “在县北五十里。梁廖冲者字清虚,为本郡主簿、西曹祭酒、湘东王国常侍,大同三年家于此山,先天二年飞升于此山,后刺史蒋防仰慕高风,

  • 新淦县

    西汉置,属豫章郡,为豫章都尉治,后为南部都尉治。治所即今江西樟树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28新淦县: “县有淦水,因以为名。” 隋开皇十一年(591) 徙治今江西新干县,属庐陵郡。唐属吉州。北宋淳化三年 (

  • 河西五郡

   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 (前121) 匈奴昆邪王降汉后,以其故地置酒泉、武威、张掖、敦煌四郡,至昭帝始元六年 (前81) 于今湟水流域又置金城郡。合称河西五郡。西汉元狩二年(前121年)匈奴昆邪王降汉后,以

  • 夏浦涧

    在今安徽泾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》:夏浦涧 “在泾县西。源出青阳县界,东流经蓝山,至落星潭入赏溪”。

  • 穹窿山

   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“由钟穹窿山者,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。” 明王鏊《姑苏志》 卷9: 穹窿山 “山高而平,其广可百亩,……山半有泉名法雨,四时流不绝,下注石堰,可以灌田”。

  • 白马墟

    即今广西平南县东南六十里白马村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平南县图:东南有白马墟。

  • 多功镇

    唐置,属严道县。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多功乡。《元和志》卷32严道县:多功镇“在县西三十六里”。

  • 堡川城

    北宋政和六年 (1116) 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会宁县东。在今甘肃省会宁县境内。北宋政和六年(1116年)于秦凤东西川口筑。金废。

  • 武峨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武峨州置,治所在武峨县 (今越南北太省太原东北武崖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北太省南部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武峨州。

  • 太清楼

    北宋东京(今河南开封市)宫廷藏书画楼。在后苑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宋真宗景德四年(1007)三月乙已:“太清楼藏太宗御制及墨迹石本九百三十四卷、轴,四部群书三万三千七百二十五卷。是日,上召辅臣对苑中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