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恒州

恒州

①北魏太和十七年 (493) 改司州置,治所在平城 (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八里古城村),辖境相当今山西北部内长城以北,河北蔚县、阳原县,内蒙古凉城、丰镇、兴和等县及察哈尔右翼前旗等地。孝昌中为六镇起义军所克。东魏天平二年 (535) 寄治肆州秀容郡城 (今忻州市西北)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复还故地,移治今大同市。北周大象二年 (580) 又废。

②东魏天平二年 (535) 置,寄治肆州秀容郡城(今山西忻州市西北)。北齐废。

③西魏大统元年 (535) 置,治所在归德县 (今甘肃环县北一百里归德堡),一说在陕西吴旗县西北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北部地。北周废。

④北周天和二年 (567) 侨置,治所在周南郡盩厔县 (今陕西户县西北三十五里)。建德三年 (574)废。

⑤北周宣政元年 (578) 分定州置,治所在真定县 (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)。隋大业初改为恒山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恒州,移治石邑县 (今石家庄市西南镇头),四年又移治真定县 (今正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石家庄、藁城二市及正定、灵寿、行唐、井陉、获鹿、平山、阜平等县地。元和十五年 (820) 避穆宗名讳,改名镇州。五代唐改为真定府,后晋天福七年 (942) 复名恒州,后汉又改名镇州。

⑥金贞祐四年 (1216) 置,治所在盩厔县 (今陕西周至县)。元初废。


(1)北魏太和十七年(493年)以司州改置,治平城(今山西大同市东北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北部内长城以北,河北省蔚县、阳原和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邻近的南部地区。孝昌中为六镇起义军所攻克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寄治肆州秀容郡(今忻州市西北),北齐天保时复还故地,移治今大同市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废。(2)西魏置,治归德县(今陕西吴旗西北)。北周废。(3)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置,治盩厔县(今陕西户县西北)。建德三年(574年)废。(4)北周宣政元年(578年)析定州置,治真定县(今河北正定县南,唐初徙今正定县)。隋大业初改为恒山郡。唐武德初复旧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石家庄、正定、藁城、灵寿、行唐、井陉、鹿泉、平山、阜平等市县地。元和十五年(820年)避穆宗李恒名讳,改名镇州。五代唐升为真定府,晋天福七年(942年)复名恒州,汉又改名镇州。唐、五代时曾先后为恒冀节度使、顺德军节度使治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迎春门

    五代晋天福三年(938)改东京城东墙北门建阳门为迎春门,在今河南开封市。《资治通鉴》:后汉乾祐三年(950),郭威自邺都南下,帝遇弑,郭威“自迎春门入归私第”。即此。故东京城(今河南开封市)东面北门建

  • 区栗城

    即区粟城。在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治西北石杆河与甘露河合流处。《梁书·林邑国传》 误作区栗城。

  • 安息墟

    即今江西信丰县东南安西镇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二》:安息墟“在信丰县东南六十里,安息水所经”。在今江西省信丰县东南。清属信丰县。

  • 水磨沟

    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北水磨河。有泉出石穴,水势奔涌。旧多设水力磨于此,因名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79:迪化县“城东十里水磨沟。水木明瑟为近郊胜地”。(1)景区名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东北部。风

  • 茶山长官司

    明永乐五年 (1407) 析孟养地置,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。在今缅甸北部恩梅开江支流糯千卡河 (即小江) 流域。嘉靖元年 (1522) 属永昌军民府。明末废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析孟养地置,治今缅甸

  • 项村

    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南项村。明万历八年(1580) 设巡司于此,名项村巡司。

  • 烽火镇市

    清置,属霞浦县。即今福建霞浦县东松山。

  • 隆头镇

    即今湖南龙山县南一百三十里隆头镇,接保靖县界。清置隆头巡司。在湖南省龙山县南部、洗车河与酉水汇合处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8000,多为土家族。镇人民政府驻隆头,人口1500。以其坐落的山嘴,突起于两

  • 金宝圩

    亦名金钱圩、惠民圩、化成圩。在今安徽宣州市西北。三国吴赤乌二年 (239) 筑,历经修建。至清代圩周一百二十余里,溉田二十余万亩。又称金钱圩、惠民圩、化成圩。三国吴赤乌二年(239年)筑,在今安徽省宣

  • 大洪县

    西魏废帝三年(554)置,属光迁国。治所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北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)改为永清县。古县名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析房陵县置,治今湖北省保康县西。属光迁国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年)改永清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