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怀州

怀州

①北魏天安二年(467)置,治所在野王县(今河南沁阳市)。太和十八年(494)废。东魏天平初复置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治所野王县改名河内县。大业初改怀州为河内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为怀州, 治柏崖城(今河南济源市西南)。四年(621)还治河内县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河内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怀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焦作、沁阳、武陟、获嘉、修武、博爱等市县地。金天会六年(1128)改为南怀州,天德三年(1151)复为怀州。蒙古宪宗七年(1257)改为怀孟路。

②辽世宗时置,治所在扶余县(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北一百五里岗根苏木)。取太宗耶律德光怀陵为名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境。金皇统三年(1143)废。怀州遗址尚存。

③西夏置,治所在今宁夏银川市东南黄河西。元废。

④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怀安军置,属成都路。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。一说在淮口镇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金堂县及成都市东境。二十年(1283)并入金堂县。


(1)北魏天安二年(467年)置,治野王县(隋改为河内县,今河南沁阳市)。太和十八年(494年)废。东魏天平初复置。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北,武陟、博爱两县以西,济源市、秦岭山脉以东地区。隋大业初改为河内郡。唐初复为怀州,天宝元年(742年)又改名河内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怀州。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焦作、沁阳、武陟、修武、获嘉、博爱等市县地。金天会六年(1128年)以临潢府另有怀州,遂改为南怀州。天德三年(1151年)复旧名。北宋属河北西路。金属河东南路。蒙古宪宗七年(1257年)升为怀孟路。(2)辽大同元年(947年)置,治扶余县(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北岗岗庙村)。辖境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北部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废。(3)西夏初期置,约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东南黄河西或在永宁县东北。辖境不详。元废。(4)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怀安军置,治今四川省金堂县怀镇南沱江南岸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雷塘

    ①汉曰雷陂。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十里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葬隋炀帝于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江都县: “东十 一里有雷塘,贞观十八年,长史李袭誉引渠,又筑勾城塘,以溉田八百顷。” 宋以后渐湮废。《方舆

  • 南夷道

    为四川盆地通往云贵高原道路之一。西汉开。自四川宜宾市南行,经高县、筠连入云南,东行经镇雄至贵州毕节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元光五年(前130),“夏,发巴蜀治南夷道”,沿途设置邮亭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

  • 瓦窑墟

    在今广西融安县东鸦瑶乡。清属永宁州。光绪《广西地全图》永宁州图:西北有瓦窑墟。

  • 熙宁县

    ①南朝宋置,属晋康郡。治所当在今广东德庆、郁南、罗定等市县境。隋开皇中废。②南朝宋文帝时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或高要市境。元嘉二十年 (443) 废。

  • 木容箐山

    在今云南马龙县东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曲靖军民府马龙州:木容箐山“在州东南六十里。下有木容溪,流注于府之南境,为潇湘江”。

  • 谷阻山

    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谷阻山“在贵定县西南小平伐司东五里”。

  • 白洋河

    ①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白洋河“在宿迁县东南三十五里。自安徽泗州流入,即北潼水之下流也。旧为巨浸,望之如洋,故名”。②又名义井河。即今山东栖霞县、烟台市境之白洋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
  • 洌洲

    即烈洲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长江中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: 东晋兴宁三年 (365),“简文帝时辅政,会温于洌洲,议征讨事”。又 《刘牢之传》: 元兴初 (402),司马元显以刘牢之讨桓温,刘牢之 “不得已

  • 詹墟

    即今江西乐安县城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 乐安故城,“ 《县志》,县初置于古塘,在今县北,后徙于詹墟。本严城市,宋景祐进士詹镐,为崇仁簿,家于此,故名詹墟”。

  • 树仔墟

    即今广东电白县东树仔镇。清道光 《电白县志》 卷8: 树子墟 “在县 (今电城镇) 西十五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