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汗城
又名东京城,为唐渤海国都。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。因城濒忽汗河 (今牡丹江) 而得名。《辽史·太祖纪》: 天显元年 (926) 正月丙寅,“是夜围忽汗城。……辛未,諲譔素服,槀索牵羊,率僚属三百余人出降”,渤海亡。同年改为东丹国都,名天福城。
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东京城。为渤海国都,上京龙泉府治此。因城临忽汗河(今牡丹江),故名。辽天显元年(926年),辽围忽汗城,灭渤海。契丹建东丹国于此。
又名东京城,为唐渤海国都。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。因城濒忽汗河 (今牡丹江) 而得名。《辽史·太祖纪》: 天显元年 (926) 正月丙寅,“是夜围忽汗城。……辛未,諲譔素服,槀索牵羊,率僚属三百余人出降”,渤海亡。同年改为东丹国都,名天福城。
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东京城。为渤海国都,上京龙泉府治此。因城临忽汗河(今牡丹江),故名。辽天显元年(926年),辽围忽汗城,灭渤海。契丹建东丹国于此。
即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县坝乡。清光绪《黔江县志》卷2:县坝场在“县东三十里,通咸丰道”。古石城县治此,古城遗址尚存。
①北魏正光、孝昌间置,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境。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为归州。②南朝梁置,治所在光城郡 (治今河南潢川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潢川县东部、南部及光山县南部。隋开皇初废。南朝梁置,治赤石
明初置,在今江西贵溪县城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贵溪县:芗溪驿“在县治东南,治西又有芗溪递运所”。后废。
清康熙五十年(1711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巴彦温都尔东北。
在今山西河曲县东南二十五里河会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河曲县: “河会堡在唐家会堡东南,万历二十五年建,城周二里有奇。边口有曲峪等处为最冲。”
南朝梁大同六年 (540) 析海虞县置,属信义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常熟市南。隋开皇九年 (589)移治原南沙县城 (今常熟市西北五十里)。大业初属吴郡。唐武德七年 (624) 又移治海虞城 (今常熟市),
①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,克鲁伦河上游之西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宪宗七年(1257)秋,“驻跸于军脑儿,酾马乳祭天”。明金幼孜《北征录》记载,在撒里怯儿(即元萨里川,今克鲁伦河上游西)之地,有元宫殿及祭
又作瑚裕尔河、呼裕尔河。即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东南乌裕尔河。源出小兴安岭西麓,流经北安、克山、依安、富裕等市县,至齐齐哈尔市以南变成大片沼泽地。清屠寄 《黑龙江舆图说·齐齐哈尔城》: “瑚裕尔河亦作乌羽尔
在今四川巴塘县北。清雍正七年(1729)置冈里土百户。
即今四川广元市西北三堆镇。镇以三堆坝名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二》:三堆坝“在昭化县北二十五里。江岸有大石三堆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