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黄河
又称淤黄河。从河南省兰考县北铜瓦厢向东,经江苏省徐州、铜山、睢宁、宿迁、泗阳、淮阴、涟水等市县,在滨海县东北入黄海。原为1194年黄河夺淮入海河道。清咸丰五年(1855年)黄河自铜瓦厢决口北徙复至山东省入海后,河道干涸,大部已垦为农田和果园,部分河道仍留有残迹。建国后,对废黄河进行了治理。现已成为江苏省果品主要产地。
又称淤黄河。从河南省兰考县北铜瓦厢向东,经江苏省徐州、铜山、睢宁、宿迁、泗阳、淮阴、涟水等市县,在滨海县东北入黄海。原为1194年黄河夺淮入海河道。清咸丰五年(1855年)黄河自铜瓦厢决口北徙复至山东省入海后,河道干涸,大部已垦为农田和果园,部分河道仍留有残迹。建国后,对废黄河进行了治理。现已成为江苏省果品主要产地。
即甫田泽。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及郑州市东。《诗经·小雅》:“东有甫草。”即此。即“圃田泽”。
在今广东平远县西北中行镇境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平远县图表:“又南帽子山,绵亘而南为大信山。”
南朝梁承圣中置,治所在曲江县(在今广东韶关市南十里武水西)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“时有衡州治含洭,故谓此为东衡。”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韶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)又改番州置,治所在曲江县(今广东韶
即今广东四会市北罗源河,为龙江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宁县: 罗源水 “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。源出大罗山麓,西南流十余里,有石港潭水注之,经四会县界,合龙江,而注于绥江”。
在今河南宝丰县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颍川郡襄县 “有养阴里”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古养水“出鲁阳县北将孤山北长冈下,……又东径沙亭南,故养阴里也”。
①在今江西南昌市东南。顾野王《舆地志》:“齐城在州东陆路二十里。吴大帝太元二年,立孙奋为齐王,都武昌。诸葛恪执政,徙奋居于此。”《水经·赣水注》:“(豫章)郡东南二十余里又有一城,号曰齐王城,筑道相通
即今河南南召县东二十四里留山镇。清乾隆《南召县南》 卷 1: 正西,“留山店,四十里”。
即今江西广昌县南驿前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3: 广昌县南有驿前汛。
金置,属兴化县。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十五里小城子。泰和三年(1203)改置宜兴县。
即今云南盐津县。1931年盐津县由该县南郊老街迁治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