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庙底沟遗址

庙底沟遗址

在今河南陕县东南庙底沟村,是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。1953年发现,1956年9月和1957年3月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先后两次在此发掘,发掘面积4480平方米。在仰韶文化层中,发现有方形浅竖穴房基、灰坑及少量长方竖穴墓,出土的陶器有杯、盘、碗、盆、罐、甑、鼎等及石器骨器工具。陶器的纹饰有彩绘、线纹、蓝纹、划纹、布纹、附加堆纹。龙山文化层中发现有圆袋形竖穴房基和大量长方形竖穴墓,陶器以灰陶为主。根据遗物的形制,庙底沟遗址第二期文化不同于河南地区所习见的 “河南龙山文化”,如陶器全部是用手制的,不见轮制的痕迹,也无典型的黑陶。有斝无鬲。盆、罐、尖底瓶等器形还承袭着仰韶文化的形制,而且有彩陶。斝、鼎、罐、豆等器形也开了 “河南龙山文化” 陶器的先河。因此,它是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的一种过渡性的遗存,当属于龙山文化的早期,从而证明河南龙山文化,是从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而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蛇龙县

    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置,为东关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开江县西北五十里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

  • 邵原县

    唐武德二年(619)析济源县置,属西济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济源市西八十九里邵原镇。四年(621)废入济源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王屋县置,治今河南省济源市西。属西济州。四年废入济源县。

  • 永吉州

    清雍正四年(1726)置,属奉天府。治所在吉林城(今吉林省吉林市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德惠、舒兰二市以南之松花江流域。乾隆十二年(1747)改置吉林厅。清雍正四年(1726年)十二月置,治今吉林省吉林市。

  • 逻娑

    一作逻些、逻娑川、喇萨。藏语为 “圣地”之意。唐时吐蕃之都城,即今西藏拉萨市。《旧唐书·崔宁传》: “ (吐蕃) 戎酋诫其众曰: ‘吾要蜀川为东府,凡伎巧之工皆送逻娑,平岁赋一缣而己’。”即“逻些”。

  • 鲜牟

    西周封国,在今山东莒县西南。古国名。西周封国。在今山东省莒县西南。《国语·晋语八》:叔向谓赵文子曰:“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,楚为荆蛮,置茆��,设望表,与鲜牟守燎,故不与盟。

  • 金山都督府

    唐开元中置,治所在西州 (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)。

  • 松江府

    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华亭府置,属嘉兴路。治所在华亭县 (今上海市松江县)。《名胜志》:松江府 “取吴松江而名”。辖境相当今上海市吴淞江以南地区。至元二十九年 (1292) 属江浙行省,泰定三

  • 北巫县

    三国魏置,属新城郡。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境。太和二年(228)属上庸郡。后废。西晋复置。南朝梁废。

  • 岭南东道

    唐方镇名。咸通三年 (862) 分岭南节度使东部地置,治所在广州 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区相当今广东 (除连州、连南瑶族自治县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外) 及海南省。乾宁二年 (895) 号清海军。唐方镇名

  • 羊溪

    即今四川巫山县北之杨溪河。道光《夔州府志》卷6:羊溪“在县东一百一十五里。废大昌县东十里。水通大宁河。成化中,(夔州)通判王征(祯)征石和尚战死于此”。清嘉庆四年(1799),德楞泰擒白莲教卜三聘于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