库勒纳窝集
在今吉林南部辉发河北,属吉林哈达山脉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库勒纳窝集“在(吉林)城西南一百四十里,其南即长岭子。城西诸河多发源于此”。
在今吉林南部辉发河北,属吉林哈达山脉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库勒纳窝集“在(吉林)城西南一百四十里,其南即长岭子。城西诸河多发源于此”。
在今青海贵德县西十里。北宋元符年间为吐蕃所据,大观二年 (1108) 收复,于此置积石军。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。北宋元符年间为唃厮啰政权占领,大观二年(1108年)复归宋,宋置积石军于此。
明、清会通河的别名。会通河地势中间隆起,加之河道东西两岸地势多有起伏,水源不足,故元代在沿线设闸,分段启闭,递相灌输,以利通航。明末全河建闸五十一座,清乾隆时有闸四十九座。河道多河闸,故名。明、清会通
即朗卜切喀巴普山。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看龙山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 狼千喀巴布山 “在达克喇城东北二百五十里。即冈底斯山南干所始也。为冈底斯相近四大山之一。土人以其形似象,故名。狼楚河发源于此”。
汉河间王筑,在今河北献县南三十五里。《西京杂记》卷14:“河间王德筑日华宫,置客馆二十余区,以待学士。”即此。
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百三十里。《水经·漻水注》:赐水“水源东出大紫山”。
清雍正十年(1732)析张家口厅北境置,属直隶省。治所在多伦诺尔(今内蒙古多伦县)。“多伦诺尔”意为七湖,因附近有七个小湖,汉名七星潭,故名。1913年改为多伦县。清初为察哈尔牧场,地名多伦诺尔,以多
即库山。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日月山一带。一说即今青海天峻县南库库诺尔岭。《新唐书·江夏王道宗传》: 贞观九年 (635),讨吐谷浑,“贼闻兵且至,走嶂山数千里,诸将欲止,独道宗请穷追……吐谷浑拒险殊死斗
①清雍正二年(1724)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在布隆吉城(今甘肃安西县东布隆吉乡),六年徙治渊泉镇(今安西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玉门市以西之地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)升为安西府。②清雍正九年(1731)置
在今云南弥勒县西南一百十二里巡检司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置捏诏关。
即今红河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一段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镇南州:马龙江在“州西南百八十里。其上流即定边河也, 自定边县流入境,东南流经嘉县东,又东南入于元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