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慧寺
原名郭隆寺,亦曰古隆寺。藏语意即鹰沟。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广慧寺“在西宁县北一百三十里。旧名尔郭隆寺。本朝雍正四年赐额佑宁寺。乾隆十四年御书真如权应扁额。三十五年赐今名”。同治年间被焚毁。民国四年(1915)重建。
原名郭隆寺,亦曰古隆寺。藏语意即鹰沟。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广慧寺“在西宁县北一百三十里。旧名尔郭隆寺。本朝雍正四年赐额佑宁寺。乾隆十四年御书真如权应扁额。三十五年赐今名”。同治年间被焚毁。民国四年(1915)重建。
又作金冬谿、金栋谿。治所即今西藏朗县东金东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15 《部落》 中有金东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金东谿。1960年并入朗县。“金东”,藏语意为一千种饮料 (琼浆)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。在今
即今辽宁鞍山市东南千山镇(七岭子村)。民国《辽阳县志》卷4:七岭子“距城四十五里”。为第六区区公所驻地。
北宋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镇江市东南十八里丹徒镇。唐以前为丹徒县治。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中部,北濒长江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丹徒,人口 3500。古为丹徒县治。北宋雍熙四年(9
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平海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兴化府莆田县 “海” 条: “有峰头澳,在府东平海卫南。嘉靖三十八年官军击倭于峰头澳,破之,倭遁去,又追败之于野马外洋。”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平海南。明嘉靖三十
北宋置,属新息县。在今河南息县境。
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部坤甸一带。清乾隆四十二年 (1777) 华侨罗芳伯称王于此。清谢清高 《海录》 有专条记述。
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振太乡驻地。原名草皮街。傣语名太和街。“太” 为棉花,“和” 为箐,意即箐边种过棉花。1916年设草辟县佐。1919年改名泰和县佐。
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十七年(前282),“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”。西汉置邯会县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省安阳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惠文王十七年(前282年),
即今山西襄垣县北西营镇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“下良镇”条下:西营镇“在县北四十五里,与沁州武乡县接界”。(1)镇名。(1)在山西省襄垣县北端。面积57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营,人口
在今山东齐河县 (晏城) 东南城关镇东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齐河县: 耿济镇,“后汉建武五年,耿弇拔祝阿,遂渡济水向历城,镇因以名”。古镇名。北宋置,即今山东省齐河县。东汉建武五年(29年),耿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