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楚河
雅鲁藏布江支流。在今西藏南部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年楚河“后藏东北。水源有二:一出珠母拉木山,东北流;一出其东顺拉岭池,汇为一水,又曰章鲁河”。西北流经江孜、白朗等县,到日喀则市东入雅鲁藏布江。
藏语称酿曲。雅鲁藏布江支流。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。源出喜马拉雅山北现代冰川形成的桑旺错,正源称涅如藏布,西北流经康马、江孜、白朗等县,到日喀则市境入雅鲁藏布江。长217千米,流域面积1.11万平方千米。下游河谷宽阔。流域内是西藏主要农业区。有冬虫夏草、川贝、麝香等名贵中药材。
雅鲁藏布江支流。在今西藏南部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年楚河“后藏东北。水源有二:一出珠母拉木山,东北流;一出其东顺拉岭池,汇为一水,又曰章鲁河”。西北流经江孜、白朗等县,到日喀则市东入雅鲁藏布江。
藏语称酿曲。雅鲁藏布江支流。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。源出喜马拉雅山北现代冰川形成的桑旺错,正源称涅如藏布,西北流经康马、江孜、白朗等县,到日喀则市境入雅鲁藏布江。长217千米,流域面积1.11万平方千米。下游河谷宽阔。流域内是西藏主要农业区。有冬虫夏草、川贝、麝香等名贵中药材。
亦作録鸦镇。北宋置,属南流县。在今广西玉林市西三十五里绿鵶山下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1郁林州: 绿鵶场 “在南流县。岁收铁六万四千七百斤,往韶州涔水场库交”。
亦作广漠戍。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。明金幼孜《北征录》:永乐八年(1410),成祖北征,六月“十三日次广漠戍,归大营。上逐虏于山谷间,复大败之,久方回营。……十四日发广漠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5
又名袁墓山。或作玄墓山、元墓山。俗名光福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光福镇附近。相传汉有邓尉隐此,故名。民国《吴县志》卷19:“玄墓山在邓尉山东南六里,本为一山,北称邓尉,而南称玄墓也。相传东晋青州剌史郁泰玄
在今吉林敦化市西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:“伊奇(细叶松也)冈子,在(敦化)县西,距吉林城东二百十里。山出伊奇松,故名。坚于他松,其根近水,年久成砮石,所谓肃慎氏之砮也。”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英德府置,属江西行省。治所在真阳县 (今广东英德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及翁源县地。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 降为英德州。大德四年 (1300) 复升为路。至大元年(
①明置,属山阳县。即今江苏阜宁县治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: 庙湾镇在 “府东北百八十里。为滨海冲要处。亦曰庙湾场。嘉靖中,倭寇往往阑入于此”。明于此置巡司。清雍正九年 (1731) 于此置阜宁县
在今云南昭通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乌蒙军民府:朴窝山“在府东南三十里。夷语以平坦为朴窝,谓此山四望平坦”。
(1)又作白崖城。在今辽宁省辽阳市东北大安平镇对河石城子。唐贞观十九年(645年),唐军克辽东城,兵临白崖城,即此。(2)又作白崖城。相传公元3世纪时龙祐那所筑,本名彩云城,后改白崖城。唐大历七年(7
在今浙江永嘉县西白沙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:白沙隘在“府西五十六里白沙山旁。宋置白沙巡司,元因之,后废。道出青田县,此为要隘”。
在今湖南南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澧州一》:大通湖“在安乡县东南一百二十里,接常德府沅江县界,亦洞庭之一隅也”。在湖南省东北部南县东南。原系洞庭湖一部分,由于泥沙淤塞而后筑堤围垸与大湖分开成内湖。20世纪